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傅庚辰:每个学生至少要背50首民歌

时间:2011年12月0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谈起在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习生活,77岁的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辰说,自己先后在这里学习了两次:“沈阳音乐学院缘于1938年创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抗战胜利后由延安迁至东北,1948年底定址沈阳,改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53年在学院音乐部基础上,成立了东北音乐专科学校,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我先后两次到这里学习——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后,我进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学习。1953年我参加了慰问志愿军代表团东北分团赴朝鲜慰问,第二年又被组织送到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沈音前身)作曲系学习。”

  回忆起学校对自己创作的帮助,傅庚辰特别动情:“李劫夫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时,要求我们每一个学生至少要背诵50首民歌,学两种以上地方戏曲,那时我学的是河北梆子,这使我受益匪浅。1965年,我创作电影《地道战》的音乐时,就运用了河北梆子《大登殿》中的音调。”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作曲家的宗旨,我们所创作出来的曲子必须和时代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做到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好的作品都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体会。”这是沈阳音乐学院教给傅庚辰的,也是他这些年一直坚守的。回忆起《地道战》的创作历程,傅庚辰说最初创作时写出的主题曲调十分平淡,直到他亲自去了冉庄钻了回地道,才突然来了灵感。“看到驴槽子洞口、锅的洞口、炕上的洞口、陈列室、大刀、红枪,再加上采访民兵,生龙活虎,我觉得原来写的就不行了,太平淡了。有一天摄制组出去拍外景,我走在后面,走到村头的时候,‘地道战,嘿,地道战’,这个主题冒了出来,我扭头往回跑,到了屋里头趴炕上把这个曲调写了出来。”《雷锋,我们的战友》的诞生也如此。傅庚辰最开始是为一首叫《高岩之松》的歌词谱曲,这首歌的歌词也很好,表达雷锋像高岩上的松树一样不怕风雪的情感。为了给这首歌词谱曲,傅庚辰到雷锋班去参观,当他看到雷锋所留下的破衣服、捡的破螺丝钉时,他对原来的歌词不满意了,觉得雷锋虽然不像董存瑞那样是战斗英雄,但是他是平凡中的英雄。于是,傅庚辰冥思苦想一周,终于创作出《雷锋,我们的战友》这首歌。

  傅庚辰认为,作曲系之所以能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是因为一直对实践十分重视。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光荣传统最核心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深入生活,深入民族民间音乐,继承中华最优秀的文化传统。不管在什么时代,不管有什么样的思潮,不管用什么样的技法,音乐创作都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