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羊鸣:我们的“饼”还没有烙熟

时间:2011年12月0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创作了歌剧《江姐》,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兵哥哥》等作品的著名作曲家羊鸣始终认为:“沈阳音乐学院是我创作中重要的一环。”至今提及他的老师李劫夫、霍存慧等人时无不怀着崇敬的心情。

  进入沈阳音乐学院之前,羊鸣只是在文工团里自学了打击乐、长笛、小提琴等,并偷偷尝试着作曲:“我的第一首歌《庆新年》只是牙牙学语。抗美援朝时期,我碰到了沈音的学生,才发现原来音乐不只是收集民歌,不光有旋律还要讲和声和配器。从那时起,我才明白,我迫切需要‘武装’。”1953年,正赶上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沈阳音乐学院前身)作曲系第三期招生,羊鸣成为了当年27个学生中的一个。到了学校,19岁的羊鸣才第一次接触到了钢琴,他怀着极大的热忱扎进视唱练耳、和声、复调、配器、曲式、民族民间音乐等专业课里如饥似渴地学习,柴科夫斯基、莫扎特等作曲家的音乐真正走入了他的生活,琴房和资料室成了他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根据地。正如羊鸣所说“沈阳音乐学院给我打足了西洋音乐的底子”。

  “一手西洋、一手民间,学与用结合起来。”这是羊鸣对沈阳音乐学院教学理念最真实的感受。他始终忘不了在校期间,校长李劫夫给百姓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时,百姓们高喊的“好呀!到家了!”的声音。深入人民生活、为人民创作的意识从那时起就在羊鸣心里扎下了根——到山西采风,他一个人跟民间祁台秧歌团在一起“混”了很长一段时间,人家演出他就看、记,晚上就和团员们一起睡在车站的站台上;在云南采风,那里的苦聪人还处于原始状态,一见生人就跑,他费尽心思拿着酒、丝线、钢镚儿请到苦聪人头人的妻子领自己上山;到傣族的寨子里采风,他按当地人的习俗与他们一起吃生肉体验生活;到西藏采风,为收集青藏民歌,他从马背上一头栽入河里,全身湿透……不断学习和体会中国民歌极大丰富了羊鸣的创作,歌剧《江姐》的音乐中就不但有河北梆子里的“梆子碎”,川剧中的“帮腔”还杂糅了越剧、婺剧等地方剧种的大量元素。

  毕业时,沈阳音乐学院老师的一句“虽然毕业了,但你们的饼还没有烙熟,以后在实践中还要继续翻个儿”还始终回响在羊鸣脑海中。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羊鸣还每天骑车从定慧寺赴动物园到音乐学院老师家里学配器课,风雨无阻。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