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作品选登

时间:2013年11月0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上海市文联

  承办: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开幕时间:2013年11月8日 下午3点

  地点:北京中国美术馆

传承创新 倡导多元 积淀经典——记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

  □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海派美术有过辉煌的历史,上承明清绘画之余绪,下开20世纪中国画之新格局,堪称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转折点;大师辈出,曾占据中国美术的半壁江山;新中国成立后,海派美术紧跟时代节奏,涌现了大量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海派美术将社会生活、时代风貌与个人感情熔于一炉,创造出具有人文关怀和丰厚艺术内涵的优秀作品;并成为艺术创新的先锋力量,涌现了一大批名家力作。一直以来,上海美术发展态势繁荣,创作多元并存;创作的环境宽松,美术家协会不仅要关注画家个体的创作、研究,更要关注上海美术的长远发展,将上海美术整体形象推到全国,让其他地区的艺术家增进对上海美术整体状态的了解。因而,上海美协第六届主席团研究决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展览范围不涉及海派在艺术史上有定论的众多著名艺术家,而是体现当下性,以当代艺术家作品为主线,集中展示油画、国画、雕塑、版画作品,其特点有三:一是名家名作;二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全国美展及历届上海美术大展中获奖的作品;三是中青年美术家优秀作品,共102件。同时做好海派美术百年梳理工作,上海是中国美术重镇,又身处国际化最前沿之地,在这样一个积淀深厚的地方,孕育着创新的动力,我们将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接受检阅,通过交流互动让上海的美术事业更上一层楼。

  扎根生活土壤,传承海派精神,熔铸经典创作理念

  现在美术发展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各种艺术流派纷呈,不论是反映火热的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还是反映人的丰富精神世界的抽象内容,都体现艺术反映现实的本色、体现艺术对人性的关怀、体现人们对艺术本质、艺术内涵的重新审视和关注。艺术是人的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艺术家必须关注纷繁的现实生活,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有独立思考,并通过有意味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产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艺术。

  当今时代提供给艺术家更多的机会,也对艺术家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美术工作者创作的大量美术作品正是做好公共服务的有力基础,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让文艺更好地联系群众,是新时期美术工作要关注的重要层面。上海市美协作为党联系美术界的桥梁和纽带,组织艺术家前往上海市重大建设工程现场、浙江、贵州、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等全国各地进行采风写生活动,让艺术家深入火热的生活一线,通过现场速写、素描、拍照等方式积累一手的创作素材。此次进京展甄选了不少深入生活、有丰厚生活积淀和思考的作品,如《昆仑月色》《泼墨漓江》《高原红》《吃小米饭缴三八枪》《圣迦尔措的人们》《工业印象》《浦东·浦东》《记忆·苏州河的风景》《远去的风景——老南京路》《灰白人生》《角马》《晨曦苗寨》《城市记忆》《车过太行》《浦东风景》《大写山田》等,反映出上海艺术家积极走出画室、走出象牙塔、对生活深入感受、对社会进行广阔思考的创作态度,真实描绘出这个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作品超越了个人的狭小空间,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新文化运动的传播源,艺术家有着与人民心心相印、积极体验社会生活的良好传统,相信通过历史的积淀这些作品中将产生一批经典;相信这些作品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和丰富的内心体验。

  现代时尚作品与充满责任感的主流创作相互辉映,引领时代风尚

  上海的美术样式多元丰富,如何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展示上海美术整体形象是此次进京展很重要的考量。我们希望对上海美术整体风格进行梳理和诠释,准确表现出上海在全国美术格局中的地位,对上海文化精神进行准确定位和表达。上海美术作品通常给人的印象是勇于创新、充满先锋精神、个性鲜明、风格多样,尤其注重形式创新,讲究轻松、时尚、现代的格调。其实,这只是上海美术的一面,上海美术的另一面是饱含人文关怀,艺术家充满责任感,作品体现厚重感。海派美术的精神,一是坚持改革创新,二是坚持终极价值和人文关怀。这终极价值,就是中国人、中国土地、中国特性,失去了这一价值判断,创新便失去了自我。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之一,上海美术界有着人文关怀的优良传统,艺术家深入农村、工厂、部队描写生活,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吴湖帆的《庆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颜文樑的《造船厂》、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等等。此次呈现给全国观众的作品同样体现这种精神的表达,如《长征系列NO.3湘江血·涅槃》《1949——新中国少先队员》《星火日夜商店》《东方大港》《江南制造局》《繁星》《洋务遗存——上海百年水厂》《1927·8·1南昌》《1937·我的家》《刘海粟与艺术教育》《爱因斯坦在上海》等,在西方的博物馆里,最引人瞩目的正是那些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宏大绘画。今天,艺术家更是要通过创作和作品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把人民群众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创作的不竭源泉,把个人悲欢和时代的悲欢、人民的悲欢紧密联系在一起。上海的美术作品既有充满责任感、厚重感的;也有注重艺术本体语言创新、现代时尚的;两者形成相互辉映、平行发展的良好态势。上海的美术家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为时代记录的历史责任和坚持锐意创新、承担起推进文化创造的历史责任有机结合,让上海美术的整体形象更显丰富。

  倡导多元,开放包容,谱写时代新篇章

  20世纪上半叶,海派美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得到迅猛的发展,中国的油画、水彩、漫画、连环画、新兴木刻等艺术样式相继发源于上海,上海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摇篮。100多年来,美术界以广阔的视野和大胆的实践,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状况,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开放包容地交织在一起。上海,这座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城市,在近现代政治、文化的发展中,留下了其特有的革命文化遗存、民族工业文化遗存、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近现代建筑、名人故居等,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历史积淀造就了上海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独特地位。上海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曾经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今,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收获着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世界影响与蓬勃生机,也应该进一步承担起提升文化质量的义务,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贡献力量。海派美术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处理好“码头”和“源头”的关系,上海不仅要成为国内外佳作竞相呈现的“码头”,也要成为本土美术原创活力喷涌而出的“源头”,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走到全国、走向世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传统的艺术经过积淀成为经典,让先锋的艺术继续引领潮流,以崭新的姿态续写辉煌灿烂、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溪山积景图(中国画) 103×181cm 陈佩秋

 

山林云水图系列—日映岚光轻锁翠(油画) 120×120cm 陈钧德

长征系列NO.3湘江血·涅槃(中国画) 290×310cm 施大畏

昆仑月色(中国画) 130×82cm 方增先

赤霞(中国画) 260×150cm 卢辅圣

果蔬四条屏(中国画) 132×33cm×4 张桂铭

融(中国画) 210×160cm 陈琪

雕塑工作室系列之三·开模(油画) 140×100cm 徐芒耀

 

繁星(中国画) 210×192cm 施晓颉

朝晖(中国画) 140×190cm 白璎

东方大港(油画) 250×370cm 程俊杰 何小薇

红叶小鸟(中国画) 51×115cm 陈家泠

多云转晴(中国画) 205×198cm 毛冬华

爱因斯坦在上海(油画) 210×350cm 俞晓夫

风云儿女(油画) 227×379cm 殷雄

瓶非瓶2009(版画) 126×98cm 卢治平

洋务遗存——上海百年水厂(中国画) 138×200cm 洪健

浦东风景(油画) 100×180cm 李向阳


(编辑: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