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APP乱象禁锢中的创意经济

时间:2013年10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蒲 波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人们或许已经不太在乎苹果与安卓的区别,然而,越来越严峻的现实问题——用户隐私泄露,使得正在起步、还处于“免费茶点”的国内APP创意产品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被读取联系人名录、被擅自拨打电话和发短信、被吸走流量和话费……当智能手机用户一一卸载各种创意小软件、回归原初甚至更加怀念以往非智能化手机时代的安全性的时候,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创意经济的发展何去何从?

  对APP是监管还是放任?明确的答案,显然是前者。面对消费者的大量投诉以及APP黑色产业链的曝光,工信部于去年年底公布的将推动APP备案这一消息引起业内关注。今年7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信息名址服务管理中心启动了基于行业标准的“可信商城”,为国内正规化的企业移动应用软件提供权威的下载渠道,以杜绝山寨程序和木马程序。9月,媒体报道,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正在制定《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黑名单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自律白名单规范》,其中,白名单工作组首批成员包括奇虎360、腾讯、网秦、百度、金山、趋势科技、瑞星等。黑名单将方便未来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直接在底层对恶意软件进行屏蔽,从源头上实现有效治理。

  无疑,对于用户来说这是莫大的好消息,但现实推进却颇显乏力。无论是360手机助手还是豌豆荚等可信任的APP安全市场平台所提供的下载产品,仍然会让安全提醒功能强悍的手机或平板电脑显示“该软件要读取通讯录、编发短信”甚至是“收集您输入的账号、密码、信用卡号”等信息。这些APP包括生产商官网提供的版本,已经侵蚀了几乎所有的热门装机必备软件,更不用说名目繁多的假软件。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感叹:安卓怎会在中国如此“水土不服”?究其原因,除了监管滞后,还有抹不开的社会品格问题。

  APP开发商普遍道德沦丧了?免费陷阱背后是残酷的经济困境。中国APP的发展在几年之内,从几百个产品发展到上百万个产品,透射出的是科技创意人才的勃兴和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增强。其中,手游成为最强劲、最被投资方青睐的APP产品。从苹果的实践来看,或许收费是一个很好的保障APP安全的方式,但实际上在国内的在线音乐、视频都开始与收费接轨的时候,若干免费APP还像染上毒瘾一样在依赖搜集和出卖用户隐私盈利。曾经尝到“日入上千美金”甜头的APP开发商,已看空这个市场,在红海中温饱生活难以维系。一方面是为数不多的平台运营商吃进丰厚的APP推荐、推广费更加强大,另一方面却是小APP开发商的死亡、出局。对于用户来说,享受无限精彩的创意产品的同时也在被毒素入侵,损失话费事小,被迫接收大量广告可拦截,其实个人隐私若不只为广告推广所用,会是怎样的灾难,想想就觉得可怕。

  以往,有这样的“呐喊”:上万亿的APP市场蛋糕,谁来开发?现在互联网大鳄也清醒了,原来传统应用平台有根本性缺陷。李彦宏提出,百度会推动轻应用解决方案,用户不用下载就可使用APP。不知对恶意APP会不会起到彻底的防堵作用?互联网创意改变人们的生活,迸发出诱人的想象力,也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最佳试验田。从播种、丰收到蝗虫满天,如何让创意经济健康发展成为一个需要攻坚的难题。克服困难,不仅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企业加强自律,还需要用户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安全意识的树立。这样,国内APP的红海才能真正成为蓝海,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更多的尊重。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