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个体生长:当代艺术的动力

时间:2013年08月0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邵 杰


    人类历史(布面丙烯,作品为用盲文书写的《兰亭序》及《独立宣言》节选)赵 邦

  两位老者仔细观看着展厅中的作品和说明,并不时交流感想。这种场景并非出现在传统国画、书法展览中,而是在一个当代艺术展的现场。也许正是因为此次展出的作品表现的内容多是基于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并且贴近人们的生活,才让更多的普通观众感受到当代艺术易于接受的一面。

  近日,由天津美术馆举办的“个体生长:当代艺术的动力”大型当代艺术展以直面现场、融入日常、反思传统等主题,展示了37位参展艺术家的油画、装置、摄影、录像等形式的65件/组作品,其中有表现留守儿童生活的《留守的世界》、王劲松的概念摄影作品《天问》、邓国源的《以形而上的方式诞生》、赵邦的《人类历史》等。

  此次展览以“个体生长”为题,关注个体意识,将它视作现代文明的基础。在以往的中国文化中,往往更强调“集体”而忽略“个体”。但随着视野的拓宽,更多的人意识到个体的重要性。伴随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代文明的汲取,个体意识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心中苏醒、生长,并在实践中推进。在参展的艺术家中,有的已是名家,有的还非常年轻,他们关注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对个体意识有强烈的追求,从而进行了独到的创作。作为彼此存在差异的个体,他们在独立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自由而自在的表达,形成多元的艺术形态。而在他们看似不同的作品中,又有着共同的生存背景和相似的生命诉求,这也正与每个人共存于此的当代社会息息相关。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