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苏童。
就在余华新小说被众人纷纷议论的时候,同为上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代表的苏童也推出了自己的新长篇。今年《收获》第三期刊登了苏童的《黄雀记》。谈及自己的新作,苏童昨日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关乎罪与罚,关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生存境遇”的故事。
杂志删去枝蔓细节
《黄雀记》的背景是苏童小说中常见的“香椿树街”,它围绕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一起青少年强奸案,讲述了三个当事人的故事。小说写了三年,主题主要“关于罪与罚,关于情感、历史的债务,关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生存境遇”。苏童说。
但此番《收获》刊登的《黄雀记》却并非足本,而是删去了5万字。《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在今年年初便收到了苏童的新作,大约25万字,“我当时和他说恐怕得分成两期发表,但苏童考虑到作品是一个三段式的结构,分成两期会破坏阅读效果,商量之后便做了一些删减。”
苏童说删去的多是枝蔓性的细节,“这些枝蔓性的东西在一部书里也许是很好的,但因为版面原因,在不影响小说大的骨骼和血肉的情况下,删去了一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苏童也获得了一种愉悦感。“有时在写作的过程里,你会陶醉在那种无节制的、自认为精彩的叙述当中。但正好你有机会要删掉5万字,你便可以重新梳理一下,发现那些过于炫技的,过于自我得意的东西其实有可能是没有必要的。”
“删5万字的过程我觉得的确挺有意思,有了两个文本。”苏童说。
与《河岸》风格不同
谈及《黄雀记》,程永新认为整个故事非常有诗意,充满隐喻、象征,将三个人物的自省、心灵的矛盾与纠葛都表现得极为细腻。
苏童上一部长篇小说是2009年出版的《河岸》,这部小说被认为是苏童近十年最好的作品。比较《河岸》与《黄雀记》,程永新认为两者风格并不相同,“《河岸》写的是历史,而《黄雀记》非常好地把历史与现实串联在一起,并由此产生一连串拷问,人要怎么活下去,每个人物和历史、现实、世界以及自己内心的关系。”
“《河岸》是一个历史的象征,而《黄雀记》看到了当下,写当下的目的是为了写未来。”程永新说。
据悉,《黄雀记》足本会于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