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匠瓦格纳的双面人生
5月21日是德国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诞生200周年纪念日,德国掀起了一场瓦格纳热。瓦格纳是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被称为“天才音乐家”,但他的反犹主义思想与希特勒不谋而合并受到后者的极力推崇。德国音乐界一直在争论,是否应该将反犹主义者瓦格纳同作曲家瓦格纳区分开来,是否应理性地将音乐和政治历史加以区分。
近一个月来,在瓦格纳曾工作和生活过的德累斯顿、莱比锡、纽伦堡与拜罗伊特等城市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莱比锡是瓦格纳的出生地,他在这里写下了第一部作品。目前这里正在举办“瓦格纳的喜悦与负担”展览,全面展示这位杰出音乐家在创作道路上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国际瓦格纳协会也在此举办瓦格纳研讨会,讨论这位“莱比锡之子”的生平、作品及社会影响。在今年5月16日至26日的理查德·瓦格纳节上,正在上演一系列瓦格纳的经典歌剧。瓦格纳在德累斯顿度过了19年的时光,他晚年的大多数作品是在这座城市完成的,并将自己对歌剧和音乐的诠释发挥得淋漓尽致。今年4月27日在德累斯顿城市博物馆举办的瓦格纳特别展,向参观者展示了瓦格纳在德累斯顿的岁月,德累斯顿著名的森帕歌剧院还上演了瓦格纳的歌剧《黎恩济》和《漂泊的荷兰人》。在拜罗伊特,一年一度的瓦格纳歌剧节今年将以瓦格纳诞生200周年为契机,把纪念活动推向高潮,将上演重新编排的《漂泊的荷兰人》与《尼伯龙根的指环》等剧目。据悉,德国总理默克尔及一些世界政要都将出席今年的瓦格纳歌剧节。
瓦格纳出生于莱比锡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卡尔·弗里德里希·瓦格纳在瓦格纳出生六个月时感染伤寒去世。母亲乔安娜·罗西娜·瓦格纳不久后改嫁演员、诗人和剧作家路德维希·盖尔。受继父盖尔的影响,瓦格纳很小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16岁时参加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的演出后,将作曲作为终生的职业。1842年,29岁的瓦格纳开始在德累斯顿皇家萨克森宫廷乐队任指挥。在这里他实现了音乐生涯上的重大突破——歌剧《黎恩济》首演。在此后创作的作品中,瓦格纳将诗歌、音乐和舞台表演融于一体,表达的主旨是“对人性最赤裸的展现”。瓦格纳继承了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歌剧传统,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成为德国歌剧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大师之一。但同时,他在政治上的偏激又使他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瓦格纳笔下许多歌剧的主题源于日耳曼人祖先的英雄史诗。这些神话传说十分符合纳粹所宣传的日耳曼民族的种族优越感——魁梧的德意志人勇敢而坚定地与其他民族战斗。希特勒就是个瓦格纳迷。奥地利历史学家哈曼在其撰写的史书中说:“每当上演瓦格纳的剧目,年轻的希特勒总是在后排的站票席上观看,几乎场场不落。”在“纳粹”统治德国时期,瓦格纳的音乐备受推崇,每逢纳粹党召开群众集会,特别是当希特勒检阅军队、行纳粹举手礼的时候,现场都播放瓦格纳的歌剧《众神的黄昏》中的片段。虽然瓦格纳生活的时代比希特勒早了半个多世纪,但瓦格纳的反犹主义思想与希特勒不谋而合。瓦格纳曾在他撰写的《音乐中的犹太文化》一书中诋毁犹太人,称犹太人根本不具备”任何真正的艺术才能”,甚至认为“犹太人瓦解了德国文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瓦格纳家族依然难以摆脱纳粹的历史阴影。直到2009年,瓦格纳家族的后人才勇于面对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作为拜罗伊特音乐节总监的瓦格纳后人艾娃和卡特琳娜主动在音乐节举办地“绿色山岗”上举办展览,揭露纳粹对犹太歌唱家、指挥家和导演的排挤和迫害。历史学家哈曼认为,“拜罗伊特承载着太多纳粹的历史遗迹,作为音乐节总监,必须一再强调,要与纳粹历史保持距离。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选择。”当然,在德国也有一些人认为,有必要将反犹主义者瓦格纳同作曲家瓦格纳区分开来。柏林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巴伦博伊姆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表示,音乐不具意识形态,瓦格纳是一名反犹主义者,但他的音乐不是。
(编辑:伟伟)
· | 瓦格纳巨作《帕西法尔》迎中国首演 |
· | 瓦格纳“遭遇”爵士乐 |
· | 再演瓦格纳要抛却陈词滥调 |
· | 纪念瓦格纳诞辰200年 《漂泊的荷兰人》再登大剧院 |
· | 库恩:我只想忠实呈现瓦格纳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