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元宵节前话佳节:元宵文化盘点

时间:2013年02月23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元宵节起源

  俗话说“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个以灯为俗、借灯兴舞的狂欢之节,故又称“灯节”。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有两种流传较广的说法,一是认为元宵起源于祭祀太一神的“太一祀”。在新年第一个月圆日通宵燃火照明,意为“人能守元,天人共求安平泰”,为“守岁”的延续。《史书》记载,汉武帝宫中千灯万盏,大放光明,通宵达旦祭祀天神“太一神”。宋洪迈在《上元张灯》一文引此说:“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

  第二种说法为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晚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在佛教中,灯为法。历年元宵节皆以灯为俗。到了唐代,元宵灯节发展到盛况空前的规模,并同时出现了赏灯和其它一系列民间狂欢活动,至唐睿宗,正月十五正式成为“灯节”。南宋时,人们将谜条系在五彩缤纷的花灯上,供观灯者猜射,称作“灯谜”,更平添了观灯的乐趣。

  (唐中科整理)

各地灯彩

  元宵节,习称“灯节”。千百年来,全国各地的灯彩艺术百花齐放,让元宵节流光溢彩。

  闽粤一带民俗重元宵,灯彩艺术向来发达。南宋之际,福州花灯就在临安灯节上博得“灯品至多,苏、福为冠”的赞誉。泉州花灯出品扎作考究、装饰精雅,以香灯、料丝灯、钱鼓灯、般仔灯、莲花灯等最有特色。佛山灯彩巧用天然原材和铜衬剪纸装饰,其刨花灯、灯草灯、蛋壳灯、鱼鳞灯等典型灯品,素雅中透出几分华贵。潮州灯彩兴于元明之前,灯品以篾扎绢糊的吊灯、台灯为多。

  江浙彩灯,誉满天下。苏州灯彩素衣花色纷繁、精工巧技、古朴典雅、灵秀清丽之优势而名冠全国。秦淮灯彩,以南京夫子庙灯会的盛名自明延传至今,其间灯色如兔子灯、蛤蟆灯、狮子灯,简率纯朴,乡土气息浓郁。海宁硖石灯彩,始于唐,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它采用竹篾为骨架造型,以层层宣纸裱糊灯片,施以独特针刺花纹或刻绘的书画诗文装饰,精致典雅,开今日著名针孔灯之先河。浙南的仙居无骨花灯灯身没有任何骨架,全由绣花针刺成的各种花纹图案粘贴而成,工艺独特。

  北方灯彩独具匠心,同样呈现出各具地域特色的发达景象。北京灯彩以宫灯、纱灯最为著名。河北霸州的老鼠攀葡萄灯、麒麟灯、猪八戒灯等题材诙谐、寓意明快。山西太谷的花灯艺术亦十分出彩,绞活龙灯、架火灯等样式奇特生动,别具一格。套灯、散灯和盒子灯则为山东德州最有当地特色的灯品。陕西凤翔的瑞兽灯、云南白族的钟形灯也成为这一民俗审美情趣中的佼佼者。

  此外不得不提的还有东北的冰灯。夜色降临,千姿百态的冰灯灿烂夺目,亮似水晶,光芒四射,宛如神话和水晶宫殿一般,令人陶然欲醉。

  (巩育华整理)

元夕诗词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宋)

  元  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唐  寅(明)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卢照邻(唐)

  诗  曰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姜  夔(宋)

元宵的饮食风俗

  元宵/汤圆

  每年正月十五的上元(元宵)节,中国人闹元宵、吃元宵。元宵形如月,有的称汤团或汤圆,寓意月圆人团圆之意。关于元宵食俗,曾有过一些有趣的传说。一说在嫦娥奔月后,其夫思妻成疾,终得仙人指点,于正月十五用米粉作丸,叫嫦娥名,终于与嫦娥相聚。另一说,唐朝皇帝为犒劳大将郭子仪西征归来,令御厨新制一道白圆团子。皇帝品尝后连赞好吃,并定名为“唐圆”。因唐圆是在元夕宵夜时吃的,故叫元宵。

  油锤

  宋代《岁时杂记》中说:“上元节食焦锤最盛且久。”油锤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呢?原来唐宋时的油锤就是后世所言的炸元宵。油锤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其制法与品种已颇具地方特色,仅广东一省,便有番禺的“通心煎堆”、东莞的“碌堆”、九江的“煎堆”等。

  面条

  面条为元宵灯节落灯这天晚餐的食品。古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这一食俗多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糟羹

  浙江台州地区在看花灯之后食用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

  (唐中科整理)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