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音乐剧“老猫经”的中国范儿

时间:2013年01月1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蒲 波

音乐剧《猫》中文版剧照

  “喵星人”是哪国人?当音乐剧《猫》中文版在国内再掀热潮的时候,曾经写下《荒原》的英国诗人T·S·艾略特又一次走近中国观众。这一次,撞击中国观众心灵的不是那种绝望的诗篇——“四月最残忍,从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回忆和欲望,让春雨/挑动着呆钝的根”,而是浮动着生机的美好吟唱——“清晨,闪烁露珠的晶莹/一朵枯萎的玫瑰/玫瑰也会凋零/好像葵花/我转过脸儿朝向东方/翘首盼望太阳升”。

  从儿童诗到音乐剧

  “杰里科、杰里科……”舞台上的杰里科之猫兴奋地群舞着,唱起节奏明快的《杰里科之歌》,唱词中不断重复着对自我身份的标识之词“杰里科”,用简洁的词语夸耀自己的能耐、释放自信的能量,让破烂不堪的垃圾场飞扬快乐的气息。

  就如同“杰里科”的不断重复一样,音乐剧《猫》从1981年上演以来,在全世界已经创下若干个“最”: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等。这本是艾略特为儿童创作的一首诗作《擅长装扮的老猫经》,并不具备戏剧情节和张力,但在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笔下却成为悦耳动听、想象奇特的音乐剧。

  尽管《擅长装扮的老猫经》已经刻画了各种各样的猫:迷人的猫、优雅的猫……但是,真正让《猫》留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那首著名的《回忆》却是艾略特未曾出版的作品。魅力猫葛丽泽贝拉的诗过于忧伤,不适合放在《擅长装扮的老猫经》中——这是艾略特留给读者的理由,但是韦伯却被这首诗所包含的音乐感和戏剧想象所深深吸引,使这首诗成为音乐剧《猫》的灵魂。

  午夜月色下,在一年一度的杰里科猫族的舞会上,领袖猫要选取一只猫上九重天。猫族里的风云人物都聚齐了,竞相讲述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可是谁会获得新生呢?音乐剧中,领袖猫的威严、摇滚猫的性感、性感猫的柔媚、温柔猫的可爱、小偷猫的逗乐、魔术猫的神奇,都充满天真烂漫的想象,既能走进儿童的世界,又能让成人放飞身心。

  但复杂的音乐、多变的动作、众多的角色,对音乐剧的舞台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剧靠音乐来推动,因此,舞台监督要懂乐谱、会看总谱,根据音乐变化给音响、灯光、舞台各个部门发指令,他还要懂导演所有的调度、变化、走位。”亚洲联创总经理田元表示,做中文版世界经典音乐剧,有利于促进对中国音乐剧人才的培养。

  含蓄内敛的中国《猫》

  正是由于亚洲联创的勇气和热情,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在中国成功演出。自那以后,人们开始期待一部部世界经典音乐剧进入中国。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音乐剧跳动的音符、炫美的舞台和具有爆发力的舞蹈,而《猫》的引进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从音乐剧的生产链来看,版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第一关”。幸运的是,亚洲联创以较低的价格拿到了《猫》的版权。之后,制作和营销成为决定中文版《猫》生死的关键。据测算,《猫》要在演出百场后才能真正盈利,“如何让中文版《猫》具有上演百场以上的生命力”,成为亚洲联创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

  从打算做音乐剧开始,亚洲联创就重视引进和建立音乐剧的国际产业化标准。就音乐剧在中国号召力不够这一现实问题,公司也有对策——让人才推动音乐剧、让音乐剧锻炼人才。中文版《猫》的前期演员招募工作,不仅调动了国内外很多声乐爱好者的积极性,而且形成很强大的媒体舆论攻势,让剧未亮相,“声名”先传播。

  从上千名应征者中选拔出35名演员,并非易事。中方导演刘春留着长长的头发,他一谈到演员招募却不是长发飘飘那种惬意的心情。“这个人群是很复杂的,有从海外留学回来的,有本土毕业的学生,有些从事过歌剧。选取的过程也很繁复,《猫》需要特别专业的舞蹈。最终,演员要在舞蹈和演唱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对于这些学音乐剧或者有志于音乐剧的年轻人来说,参与《猫》的演出就是进入自己的艺术天堂,在天堂里感受训练的痛楚和收获的果实。尽管魅力猫、摇滚猫、性感猫等,由于中国人含蓄内敛气质的影响,角色没有在舞台上展现出如英文版演员身上的那种沧桑、狂肆、妖媚,但挡不住的青春活力和用心的演出,还是让中文版《猫》的魅力在中国舞台上得到绽放。

  包容语言障碍造成的不完美

  和《妈妈咪呀!》中的流行乐不同,《猫》的音乐风格多变,混合着瓦格纳、斯特拉文斯基、爵士乐等诸多音乐元素,对音乐总监、演唱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不仅如此,原剧中舞蹈动作与唱词、音乐的同步关系,由于语言的差异,翻译时需要调整,也需要观众接纳演唱中的某种“怪异”。

  刘春提及“open up enter in”这句话,中文的贴切翻译是“去打开,去探寻”,可是外方导演会有自己的看法,然后就会在一起探讨很长时间,最后互相妥协,唱词中的文化隔膜总是需要尽最大可能去除掉。在“本土化”方面,中方团队加入一些中国元素,如“烤鸭”、“小笼包”等词汇,让中国观众更觉得亲切。

  除了音乐、舞蹈之外,能够让观众忽略演唱中不完美的小瑕疵的是精美的造型。据制作方介绍,目前英国原版公司在全世界授权制作《猫》剧服装和假发的地区屈指可数,中国是其中之一。

  音乐剧《猫》的造型是世界仿生造型设计中的经典范本,30遍漂染、5遍染色、特殊蒸制等56道工序,全部手工打造从人变猫的神奇装备,中间任何一点失误都要废弃布料,重头来过。服装厂甚至请来药剂师做出精密的配料方案,最终保证了完美的染色效果。

  肥嘟嘟的加菲猫、光溜溜的暹罗猫,其中每一只猫的形象都能和现实中的猫一一对应,脸上有写实的彩绘图案,头上粘贴了毛发和耳朵,再加上仿真的紧身服装,猫的形象栩栩如生。演员们的头套最多染了10多种颜色,最少的也有3种,每一缕假发都是用针一根一根地在网底上钩织出来的。因为演员们的巡演周期长,既要唱又要跳,动作大、出汗多,因此制作团队特地选用了耐磨耐洗且透气性极好的材料来制作假发的网底。

  上座率从75%到80%的跨越

  从《妈妈咪呀!》到《猫》,田元作为亚洲联创总经理,心里的负荷都外化成白天黑夜的努力,她带着一个40多人的团队,用青春去创造中国音乐剧的未来。

  “我们去年推出的中文版《妈妈咪呀!》在全国演了191场,中文版《猫》会演162场,中国的音乐剧市场空间很大。”田元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也讲到及时调整策略的重要性。亚洲联创有非常精确的盈亏平衡表,在中国本土市场,一部非原创的制作戏需要上演200场左右才能达到盈亏平衡。考虑到去年《妈妈咪呀!》有时单场的销售率不是很高,最低时,广州是74%,北京是70%,上海是78%,今年在《猫》的推广上希望能提高单场销售率,这样也能节省成本。

  “如果上座率提高,减少演出场次,我们的人员、场租、设备租赁、市场推广等的花费都会减少,这样其实更加合理和经济。演出162场就需要每场上座率达到80%,虽然80%和75%从人数上看相差不大,但是如果没有达到80%,我们其他地方的场次就要去弥补这5%,这可能给我们的同事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往前走,包括运营方式、操作方式,每一年都要更加成熟,更加商业化、市场化。”田元说。

  截至今年2月3日,中文版《猫》的首轮演出将宣告结束,亚洲联创所积累的市场经验和音乐剧人才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中国原创音乐剧市场的胜利何时才能到来呢?除了憧憬,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让产业充满活力,让人才能找到得以生存壮大的土壤。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