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呈井喷状,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演员与音乐剧爱好者投入到原创音乐剧的建设与发展中来。8月11日,由中国音乐剧孵化基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办的“2013北京音乐剧导·表演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研讨会旨在探索中国音乐剧导演创作路径与表演规律,推动导演创作理念与舞台表演实践的更好结合,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剧作品。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十几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与国内外一线音乐剧演员代表以音乐剧导演与表演为主题展开讨论,为繁荣中国的音乐剧产业出谋划策。
与会专家都认同“综合性”特质在音乐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孟菲斯大学教授、百老汇著名导演科普兰·伍德拉夫强调表演、唱歌、舞蹈“三项全能”。“了解不同风格的表演、演唱和跳舞,以及戏剧跨越国界的相似之处,这对老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要。”北大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周映辰说,音乐剧导演要具备对音乐剧充分的尊重和积累,以及开阔的艺术视野。“现在国内多数音乐剧导演并非专业出身,对歌舞的叙事语言可能没有充分的储备。而且我们还没有完整的音乐剧培养体系,要面对表演团队的欠缺等不少问题。”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陈牧声认为,原创音乐剧需要更多的合作和资源整合。“音乐创作和剧本是国内音乐剧发展的基础,而导演和所有的表演为基础插上翅膀。”北京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傅显舟对此表示赞同,认为遵循音乐剧的创作规律很重要,编剧、作词、作曲等各方面都要保证专业水准。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音乐家居其宏肯定导演在中国音乐剧产业链条里的重要位置。他认为,剧本和音乐的简单相加不等于音乐剧。“剧目上马之前应对剧本进行充分论证,不要盲目追求大场面、大制作。美国很多中小制作音乐剧就很受欢迎。”英国BBC演员马修·霍姆斯认为,在音乐剧中,故事是核心,但音乐、舞蹈等各方面也必须有机联合。
据介绍,北大音乐剧研究中心已成功推出了“北京大学国际音乐剧大师班”“中国原创音乐短剧剧本征集大赛”“音乐剧公益课堂”等多个品牌活动,并与海淀区区委宣传部共建中国音乐剧孵化基地,2013年1月创作的大型原创民族音乐剧《大红灯笼》公演后反响热烈。但在中心主任周映辰看来,音乐剧对社会的辐射度还远远不够。“近年来,专家们做了很多理论建设,但从教学、表演到创作,完整、细化的理论体系尚在建构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音乐剧学科体系和概念,做好理论的梳理工作。”此外,她指出人才需要机会和过渡期。“我们做的工作就是以高校为基点,不断地扩大范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侯锡瑾也强调音乐剧和教育的结合,以及加强音乐剧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大师班”的教师,伍德拉夫很高兴看到中国音乐剧和音乐剧教育所取得的进步。“导演和教师必须评估每名学员的能力,并且引导他们超越自己,做出他们自以为根本做不出的东西。”
作为北京大学2013年第四期国际音乐剧大师班的学员,河南新乡学院音乐系主任李国伟说:“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题材来自生活、能展现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的音乐剧剧本。”北京市海淀区区委宣传部部长陈名杰、区委文促中心主任叶亮清也希望能针对海淀区的青年群体推出更多音乐剧。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还加入了音乐剧表演实践观摩环节,第四期国际音乐剧大师班学员表演了《蝙蝠男孩》、《恐怖小店》、《芝加哥》等数十部西方经典音乐剧中的唱段,首届“中国原创音乐短剧剧本征集大赛”的获奖作品《时光机》也在研讨会上得到完整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