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已成影评“主战场”
2012年12月12日上映的《人再囧途之泰囧》,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票房便突破11亿元人民币。几乎与《泰囧》狂揽票房同步,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在豆瓣网上,《泰囧》的长影评超过1600篇、短评近10万条,在时光网上,这两个数字分别是近400篇和超过1万条,而在天涯、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上,《泰囧》影评的数量也十分可观。
这些来自于普通观众的声音,几乎已成为当今电影评论的主流。事实上,绝大多数观众在观看影片前,都会选择阅读网络影评,而非《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等专业学术杂志上的影评。网络时代的到来,几乎使电影评论成为一门全新的学问。
“网络影评与传统影评最大的区别是即时性和互动性。传统电影媒体很难在影片上映的同时发表相关评论,而网络就可以轻易做到。”活跃于网络评论界的魏君子表示。在魏君子看来,传统的影评只能是作者写、读者读,双方很难产生互动,而网络影评则具有无限的互动可能。“试想,你的影评在网络上发布不久,便获得了网友们的弹赞,而你又即时地予以回应,这感觉就像是在影迷沙龙里与朋友神侃。”魏君子说。
时下,豆瓣、时光等电影网站上的评分系统和短评机制,已成为观众表达自己见解的最佳途径。“过去的电影观众是‘沉默的大多数’,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专业人士的声音,而便捷、直观的评分系统和短评机制的出现,改变了他们单纯接受者的地位。”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郑宜庸表示。她认为,网络影评的繁荣打破了电影评论被权威垄断的局面,使观众获得多重身份:“他们既是受众,也是作者,影评成了可以全民参与的互动行为,这无疑会大大增强电影的社会影响力。”
不久前《王的盛宴》剧组引爆的“水军事件”,让豆瓣、时光等网站的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小青看来,美国的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nternet Movie Database,简称IMDb)很值得国内同类网站学习。“IMDb中几乎囊括了所有时代的电影,以及1982年之后出品的电视剧集,其影片评价体系是全球最具公信力的。”赵小青表示,“这种公信力源自科学而公正的评分机制。IMDb的评分机制以统计学、数学为基础,能够对评分者的资质进行极为有效的筛选,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集团操纵的‘水军’入侵。”
责任感重于一切
赵小青提到的“水军”,始终是讨论网络影评时难以绕过去的一个“坎”。“其实很多比较极端的评论,并不见得就是‘水军’的软文。”魏君子说,“网络影评的特点就是互动性,一些网络影评人太过在乎网友的反应、在乎点击率和微博转发率,所以才会选择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方式写作影评,通过非理性的‘棒喝’或者‘捧杀’来吸引读者眼球。”
难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影评人就可以肆意大鸣大放了吗?魏君子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电影批评与观后感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是当下网络影评发展的趋势。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为影评人,却以抒发观后感的心态去写作影评,那么你的公信力只会越来越差。”魏君子表示,“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论担负责任,网络影评人也不例外。”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索亚斌认为目前网络影评的环境颇有些“鱼龙混杂”的意味。“与学院派相比,网络影评人在电影史论方面有所欠缺,评论方式也大多失之于感性化、零散化;与此同时,很多不甘心坚守影评人身份、渴望投身电影制作行业的年轻人,还会主动放弃评论的独立立场,去迎合某些影片的制作机构。”索亚斌道出了自己心中的隐忧。
真诚,对于影评人来说几乎是最为重要的品质。针对网络影评人是不是真影评人的质疑,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黄一庆认为,能够客观公正地对电影作品本身优劣做出评判,并能态度真诚地说明具体原因的评论文章,就是真影评。黄一庆的观点得到了魏君子的认同:“只要你真正具备为读者而写作的心态,保持一种公正的立场,能够通过专业的分析以理服人,那么即便你不是以影评为职业,也担当得起‘影评人’这个称号。”
“不管电影的社会文化语境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电影批评依然是推动电影艺术进步、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看来,网络时代的到来,只会让电影评论获得更多的可能性。“我们不应该把网络影评和专业影评看成相互对立的存在形式。在美国,网络影评十分繁荣,但《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艾伯特、《洛杉矶时报》的肯尼斯·图兰等专业影评人依旧拥有巨大的影响力。”饶曙光表示,“培养一位具有公信力的电影评论家与培养一个优秀的电影品牌同样重要——不管这些评论家来自高校、供职于媒体还是从事自由职业,他们都是中国电影的把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