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代人的无私奉献——访电视剧《青海花儿》编剧之一宁岱
电视剧《青海花儿》剧照
大型电视连续剧《青海花儿》近日在央视八频道热播后,得到多方好评。这部剧以上世纪50年代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核武器研制基地为背景,以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巨大牺牲的无名英雄为原型,以他们个人命运变迁为线索,讲述了一群为了祖国国防事业,怀揣梦想、奉献火热青春的科学家的故事,是一部汇集了各方力量,充满光荣与梦想、希望与勇气的作品。作为向十八大献礼的一部青春励志电视剧,《青海花儿》由著名导演安战军执导,宁岱、张良学、刘跃军编剧,何琳担纲女主角。最近,笔者采访了该剧编剧之一宁岱,请她谈了《青海花儿》的创作过程。
解瑂:作为十八大的献礼作品,怎样考虑这样一个题材?创作群体是怎样组合的?
宁岱:最初是青海省要做个跟青海有关的电视剧,跟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著名作曲家王黎光教授谈了这个愿望,推荐了魏世杰写的小说《禁地青春》。魏世杰跟电视剧中的青年一样,大学毕业来到青海,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项事业。在怀揣理想努力奋斗的同时,承受了许多让当下年轻人完全不能想象和理解的政治痛苦。他的这部小说,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创作的。
解瑂:《青海花儿》描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第一批献身国防科学的知识分子为民族自强攻克科学尖端的事迹。这些知识分子一定有原型吧?创作人员是怎样收集到这些素材的?是怎样从电视剧的结构和人物关系上考虑,将哪些最感人的原型人物提炼成剧中这样几个主要角色?
宁岱:一方面是小说,一方面下去采访,还有好多涉及原子弹研制的知识是从网络和各种渠道收集的。这些前期工作和资料积累很不容易,因为许多内容至今还属于机密。我当时没有参加,是电影学院张良学老师等人完成的。他们创作完成了剧本的初稿,我才加入。张良学和那些合作者对这部电视剧的贡献比我大得多。
解瑂:这个剧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很多地方很感人。创作人员是怎样将这些具有忘我意识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得可信可感,让今天的年轻一代也从中获得感动?
宁岱:今天的年轻人是否被触动我不知道。时代不同了,真正触动他们不是一两部电视剧能完成的事情。无论什么年代,无论什么境况,年轻人都怀有他们所处时代的美好梦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都有自己心中永远割舍不掉的一份挂念。后人知道先人为他们做过什么,怎么做的,在什么样的境况下做,什么信念支撑他们做的,足矣。
解瑂:你们在创作中是怎样把剧中的几个知识分子形象和沈厂长的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的?是怎样表现他们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和极严格的政治管理下,依然释放浪漫爱情和充满人性善良的人格魅力的?
宁岱:得益于原小说和真实存在过的那些人。今天的基地生活区已经楼房林立,科研基地也已经转产民用产品了。可那个地区的第一代居民依旧操着不同地方的浓重方言说话。他们年轻时就来到青海,却几十年改不掉乡音。这些乡音不断提醒我们,魏明华、林文馨、徐忠海们能把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都抛洒到大西北,是为了他们那永远忘不掉的出生地。
解瑂:这段历史几乎是参加过新中国建设的每个知识分子都经历过的历史,只是经历深浅不同,电视剧是不是也希望通过真实再现这段历史经历,反思和批判那个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环境?因为政治斗争和刻板教条的政治化管理,我们牺牲了多少时间?牺牲了多少杰出人才?付出了多少人的血汗甚至生命?这段历史给我们今人的教训是什么?
宁岱: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美好的,每个人能为生养自己的土地无私奉献都会感觉幸福。可在奉献自己的同时,还要忍辱负重,还要憋屈地证明自己奉献的真诚,真是时代的悲剧。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凸显出这代知识分子崇高的精神风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