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西文字母词与文化危机的蝴蝶效应

时间:2012年09月1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金 涛

一本发行广泛、被众多汉语学习者作为必备工具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最具权威性和规范性的词典,居然被举报内容违法?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就在不久前,北京百余名学...

 

小读者阅读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 新华社 龙 巍

字母词位置之争 罗 琪

汉字整形 海 春

  南美洲的蝴蝶扇一扇翅膀,两周后就能在遥远的美国引起一场飓风。

  API、AQ、B2B、CBD、DNA、DJ、ED、MP4、QQ、RMB、PS、SARS、SIM卡……239条这样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是否会带来汉语汉字甚至中国文化危机的蝴蝶效应?

  一

  字母词位置之争

  一本发行广泛、被众多汉语学习者作为必备工具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最具权威性和规范性的词典,居然被举报内容违法?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就在不久前,北京百余名学者联名举报了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正文所谓“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内容违法,参与者中有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李敏生,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翻译家江枫,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等。

  紧接着作为回应,商务印书馆举行了《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问题专家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修订主持人江蓝生,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周洪波,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等人就《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条目的相关问题做了回应。

  经媒体报道,这一话题立即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双方均不乏支持者,赞同《现代汉语词典》与时俱进者大有人在,认为《现代汉语词典》收词过于随意、将西文字母词放入正文有欠妥当的声音也不少。

  >> 字母词收入词典正文是惯例

  翻开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人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在汉语辞条之后紧跟着的就是“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从第1750页到1755页共收录了239条,绝大部分是英文。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正文收入字母词的学者指出,“汉语词典”是规范汉语汉字标准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是汉语文出版物,不是英语词典,不是英汉词典。在正文中收录英语缩略词等词汇之后,等于将汉语汉字的标准规范擅自改变为英语等外语可以进入汉语,英文可以代替汉字,因而从根本上搞乱了国人正确使用汉语汉字的标准和规范,任其泛滥发展将从根本上危及汉语汉字的安全。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总目’标明‘词典正文’为1-1755页。在书中‘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部分为1750-1755页,属于‘词典正文’的组成部分。要是没有这个事实,我们不会举报,也不会提出什么违法。”联名举报的发起人李敏生说。

  对于百余名学者的联名举报,江蓝生等觉得非常突然。他们认为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目前这样安排自有道理,更没有违反国家的相关法律。

  首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一页即总目部分,“词典正文”之下有一个括注,标明“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这样编排已经说明是把字母词当作另一类词来处理。

  至于为什么不把字母词安置在词典附录里边,江蓝生解释说,这其实是词典编撰的惯例。在附录部分,是我国历代纪元表、计量单位表、汉字偏旁名称表、汉语拼音方案、元素周期表、中国地图等,都不是词。而字母词的性质还是词,所以应该放在词条的大板块中。“这样做从学术上、从词书编撰的体例上,都是被辞书界和语言文字学界认可的,是一种通行的做法,不是从《现代汉语词典》开始的。”江蓝生说。

  另外,在《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字母词中,凡是已经有汉语译名的,都给出了双向的词条。比如词典中在前面收录了“国内生产总值”,这是汉语词部分,被作为主条详细解释,而GDP则是放在字母词里第1752页作为附条,简注为“国内生产总值”。“这是词典中引导规范的体例,意思就是说,我们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主条的。”江蓝生说。

  对于引导规范的说法,李敏生表示难以认可。在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出版座谈会上,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曾对媒体说过这样一段话:“《现代汉语词典》具有权威性,《现汉》等于答案。……以前官方媒体用‘美职篮’,和真正喜爱NBA的群体不在一个语言环境之下,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啊!所以我说,当《现汉》收录了NBA之后,给从事语言工作的人员带来方便。别再绕口说:美职篮美职篮这样一个词汇了。”

  在李敏生看来,“这一段话最经典、最准确、最完整地表述了收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的目的。”

  江枫也认为,对于已经有对应汉语的字母词,应该逐渐停止使用,更不能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他说:“如果继《康熙字典》之后编撰辞书都采取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方针,则中文字典词书就很可能充斥着这样一些词条:淡巴菰,又名烟草,英tobacco;普列玺天德,又名大统领,又名总统,英president;德律风,又名电话,英telephone。有人说口语中出现外来词不可避免,我同意,但是,各国辞书皆有规范语言的职责,不该‘有词必录’并奉为规范,特别是在有了符合汉语构词规律的对等译名以后。”

  >> 收入字母词是为了方便查阅?

  除了沿袭词典编撰惯例与引导规范,编撰方认为词典的查阅功能一样不容忽视。作为工具书,词典应尽量站在读者的立场上为读者提供更多方便,既然字母词已经进入社会生活成为语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词典就应该附上这类内容。周洪波指出,正如《新华词典》在正文里有正编和附编,正编里收入七千多个国家推荐使用的通用字,后面有个附编,附了几千个生僻字,这样处理的主要原因就是推荐使用国家通用七千多个汉字,将生僻字放在附编,仅仅是供读者查考。同理,《现代汉语词典》把字母词放在附编也是考虑到方便读者。

  针对这一说法,江枫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现代汉语词典》在正文中收录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不仅仅是为了供人检查和参考,而是要在词典中开辟一块不断膨胀的殖民地,实现汉字的拉丁拼音化,这也正是《现代汉语词典》编撰者所追求的目标、所塑造的规范。

  对于上述争论,有读者建议可否把字母词放在附录部分。对此,江蓝生回答说:“如果举报者一定要认为字母词是在正文当中,实际上也无关紧要,因为只要法律没有禁止使用字母词,把它放在汉语词汇的后面还是放在标上附录的那个地方,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二

  要纯洁还是要健康?

  对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正文收入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提出异议的同时,李敏生、江枫、王永民等专家还提出了捍卫汉语汉字纯洁、健康、独立的说法。时代发展到今天,汉语汉字还能保持纯洁吗?汉语中融入字母词,究竟是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健康表现,还是会污染汉字、不利于长远发展?

  >> 外来词进入汉语在所难免

  外来词进入汉语,古已有之。秦汉时,张骞通西域,葡萄、石榴、苜蓿等词汇从西域传入中原;魏晋以后,佛教在中国传播普及,来自印度的佛经语言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与本土汉语紧密结合,逐渐进入百姓日用,菩萨、世界、唯心、实际、相对、因果、缘分等成为汉语常用词汇;到了近代,众多从日文翻译过来的社科词语,如民主、科学、政治、经济、哲学、美学、自由、干部、健康、封建、共和等进入中国,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深远影响。

  百余年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进入中国的英文词汇也越来越多,其翻译大体有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几种形式。其间一些令人费解的音译词汇逐渐被意译所替代,如“开麦拉”(相机)、“梵婀玲”(小提琴)等。直到现在,人们日常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些词语,如电脑、手机、软件、巧克力、布丁、麦克风、博客、基因等也都是由英文翻译而来。

  不过上述词语都还是以汉字形式呈现的。而从清末开始,有三种新的外来成分进入汉语书面语中,这就是阿拉伯数字、新式标点符号和拉丁字母。这三种新成分中,阿拉伯数字、新式标点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二者在现代汉语中所占比例有限,功能和词汇有着本质的区别。争议最大的还是拉丁字母进入汉语。

  早期在汉语中使用字母词汇,大家比较熟知的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而早在1903年,《新尔雅》就开始收入X光线一词。现在,甚至出现了专门的字母词词典。

  当地球成为地球村,网络使这个时代所有的交流都带有了即时性的特征。西方文明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不断生产着新词汇并迅速传入中国,有时翻译已经很难跟上交流的速度,不少人索性直接使用外语原文,大量字母词如MTV、IQ、TOEFL、CT、CPU、AC米兰、AA制等开始产生,而且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新增字母词,如刚刚流行开的PM2.5。无疑,这种“拿来主义”的使用方式既便捷,又显得“国际化”。

  江蓝生等专家认为,在封建社会不可能产生字母词,字母词作为时代产物,其出现是自然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现代汉语要吸取不同养料,包括方言、古语、字母词、网络词语等,这样语言才有活力,才能真正强壮、健康。

  “我们不应该片面强调保卫语言的纯洁性,也不应该禁止使用字母词,我们所要做的是防止乱用和滥用字母词。”江蓝生说。

  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很难离开字母词:每天备份资料都要使用U盘,身体不舒服要到医院做CT、照X光,炒股票天天要盯着A股、B股变化,买衣服要选T恤衫,使用网络得设置IP,银行取个钱要用ATM,看模特走的是T台,到新城市逛的是CBD……

  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字母词的数量正在成倍增加。特别是到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已经占了正文篇幅的5页半。李敏生说,前几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入的西文字母词还少,没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但现在一下膨胀了这么多,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 可以先规范后使用吗?

  最近微博上有一个段子,说是有人在北京逛三里屯,迎面奔来一个骑着二八自行车的男子,嘴里不停地喊着:careful!careful!careful!回头再看,却找不见任何外国友人的踪影。在明明可以用汉语的地方,却完全没有必要地使用英文。字母词的使用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推广快速公交,“快速公交”四字简洁明确,完全能够满足使用需要,但有不少城市却将快速公交称为“BRT”。因为公共交通所具有的流动性、大众性,加上媒体宣传、标识指引,“BRT”很快就在老百姓中流传开来。但是,“BRT”的中文翻译并不难,为什么不能在推广使用之初就规范一下称谓?当所有人都说“BRT”,正如所有人都说“NBA”时,再听“快速公交”“美职篮”,或许人们已经很难适应了。

  语言具有约定俗成的惯性,时间越久、使用的人越多,这种惯性将越大。以怎样一种态度对待外来词,其实不仅仅是几个专家或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鉴于上述原因,很多人希望能够将外语词汇先翻译过来并进行规范,然后再推广。不过江蓝生、周洪波等专家认为这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状态。“我们希望是这样一种走势,但现实却不一定是这样。”

  的确,在上世纪90年代internet刚出现时,使用过程中曾出现过十多个中文名称,比如互联网、国际网、交互网、因特网、英特网、全球资讯网等等。后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向社会推荐使用了因特网,但即使推荐的头两年,也没有通行开,一直到现在才逐渐统一。这个过程用了接近十年的时间。

  江蓝生说,好的汉语翻译词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出现。而且这些外来词总是先进入使用的领域,然后才需要进行规范,如果没有进入使用领域,进行规范就是不必要的。“规范总是滞后的。当来不及规范的时候,不妨先借用一下字母词作为过渡。对于这些外来的词,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有专家和机构进行汉译工作,或者进行缩略语的创制工作。但是另一方面,在没有恰当的汉译名的时候,可以允许在群众实践当中使用。”

  三

  是杞人忧天还是防微杜渐?

  将字母词列入《现代汉语词典》正文,真的会从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上搞乱汉语汉字,从而动摇中华文化之根本吗?这些担忧是学者的杞人忧天还是为了防微杜渐?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事实上,有关汉字拉丁化的争论并非始自今日,汉字被拉丁字母替代的担心,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历史上,强大的语言文字消失的例子很多,比如埃及古文字、波斯古文字等。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6000多种语言文字,平均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文字消失,或成为死的语言文字。有一种说法是,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消失。

  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凌,中国固有的文化自豪感被彻底打破,当时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遗留阻碍了发展,包括孔子思想、礼教等,其中也包括汉字。这些人认为汉字笔画多部首杂,需要一个个地认,不像拉丁字母那样拼写简单。又因为近代科学大量引入中国,汉字在表达这些概念时变得不够使用,加之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汉字改革遂成为主流的社会思潮。其中刘半农、鲁迅、瞿秋白等都是汉字改革的倡导者。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当时的一些学者发起了“废除汉字运动”,主张以拉丁字母拼写并代替汉字。这一主张和运动持续了几十年之久,所幸没能最终实施,后来汉语拼音只是成为学习汉字的辅助方案。

  曾经的汉字落后论和汉字亡国论,随着当今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不攻自破。过去中国文盲多,认为是汉字繁难造成的,而台湾和香港使用繁体字,大陆使用简化字,大陆文盲率却高于港台地区,汉字难学论也站不住脚。计算机刚刚出现时,有人认为计算机将成为汉字的掘墓人,但汉字输入法和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使汉字在信息时代发挥出巨大的优势。计算机时代必死论也成了历史。

  >> 汉字危机还存在吗?

  如今再谈论汉字的拉丁化,似乎已是笑话。但是汉字的危机真的已经过去了吗?

  比如该如何看待音译词、字母词对汉字构词法所造成的冲击?江枫指出,汉字的最大优越性,是造字构词均有理据,多能望文识义,可以节约记忆。但是,现代汉语大量使用音译词,对汉字词语的理据性形成冲击。比如“嘉年华”,在《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之前,carnival早已有了恰当的译名,即“狂欢节”,所有其他转义,皆由此衍生。嘉、年、华,三字各有本义,合在一起作为复合词理解应该是美好岁月。译做“嘉年华会”还可理解为“祈求或庆贺嘉年的盛大聚会”,而把“嘉年华”当作“汉语规范词”引入后,不仅败坏了汉语汉字有效的构词成规和纯洁统一,而且从根本上取消了汉字赖以长盛不衰的造字构词皆有理据的优越性。长此以往,汉字词语将沦为缺乏自身意义的录音符号,西方文字倒由于创制新词不再拼音、广用既有字形而逐渐演变成望文便可识义的有理据文字。

  就在今年8月24日,《参考消息》曾载文称“西方学者称汉字影响中国创造力”,文章中说“汉字与其发音并不对应,导致学习并记住汉字非常困难。遇到生字,根本无法读出来”,“掌握汉字书写所需要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一种循规蹈矩的态度,使学习者将重点放在方法而不是结果上。学习者不求甚解,心烦意乱地写字花费的时间比用在思索内容的时间多”。江枫觉得,这虽然是谬论,但却很可能成为汉字不健康发展的未来前景:当狂欢节、聚会、表演、电话、电视……被嘉年华、派对、秀、德律风、德律维新……所取代以后,“再要掌握这些词的意思,中国人就确实不得不求助于死记硬背了,而外国人,倒无需翻译而容易猜想得到了”。

  汉字面临的危机还不止这些。

  现在人们已习惯使用键盘打字,而且大部分人使用拼音输入法,这就造成了严重的提笔忘字现象。年纪在三四十岁以上、从小依靠手写成长起来的几代人尚且如此,那么现在的儿童,在小学就开始习惯电脑、手机的拼音输入法,他们将来还能毫不费力地书写汉字吗?

  改革开放以来,学习英语成为潮流,至少从初中开始,孩子们学习英语的时间大多超过学习汉语的时间。到了大学,为了考四六级、托福、GRE,大学生们更是将精力集中于“疯狂英语”,大学语文成为少有人问津的课程,甚至很多学校根本不开设大学语文课。

  时至今日,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汉字难学,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汉字不适宜表达现代科学技术理念。中国科技最终没能像西方一样发展起来,罪在汉字,因为汉字是形象思维,不利于理性思维的养成。

  李敏生说:“今天使用这些西文字母词、缩略语,这里面有没有一种汉字难学、汉语难学的潜意识在起作用?我们应该站在这个高度来考虑问题。”

  >> 用西方语言学研究汉字水土不服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汉语汉字与拉丁语系的文字有着极大的不同。汉语造字法有“六书”,绝非简单的死记硬背可以概括。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朋朋指出,现在中国的语言学理论基本都是在西方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处于统治地位,但以西方语言学研究中国文字,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认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所以西方语言学认为文字代表语言。由于拉丁字母是书写出来的,于是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现代西方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索绪尔认为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是物体和照片的关系,“文字表现语言”。但是因为汉字不是音素的符号,所以汉字不是语音的符号。因为汉字不表示语音,不能拼写语音,用汉字不能研究语音,因此也就不能研究和描写语言,所以中国有些语言学家认为与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古老落后的文字,认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但是张朋朋指出,中国的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因为如果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不同的语言应使用不同的文字,但中国汉族讲多种方言,韩国、日本和越南讲不同语言,为什么还能使用同一种文字?能够“书同文”?如果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言、文应该一致,但中国为什么有“言、文不一致”的语言文字现象呢?中国人为什么可以读写文言文?显然,这样的语言文字现象用西方语言学的文字观是解释不了的。

  “语言一时传,文章千古在。语言一发即逝,而视觉的文字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文字不是录音机,而是书写文章的视觉符号。”正是汉字的这一特点,使得中国的文字可以经历两千多年依然能够被认识与学习。张朋朋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能传到今天,就是因为中国经典古文的教学在历史上一直没有中断。

  以上现象,都是西方语言学所不能阐释的,因此,张朋朋认为,只有从理论上科学地论证西方语言学理论的片面性,在批评错误语言观和文字观的基础上提出能解释世界上一切语言文字现象的普遍适用的新的语言观和文字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字改革和文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中国的语言文字才能健康发展。

  在查阅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立法时,李敏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因为这些国家无论大小,都把语言文字看成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并体现在本国的法律法规当中。李敏生说,他从来不排斥和拒绝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而且希望汉语汉字能够善于汲取其他国家、民族语言文字的营养,但是在学习吸收的同时,更要学习许多国家为捍卫自己语言文字的独立而颁布的相当严格的法律、法令以及表现出的维护自己国家民族语言文字的精神。

  杞人忧天曾经是个笑话,但今天却成了美国大片最热衷表现的严肃主题之一。一场由西文字母词引发的汉字保卫战,在未来或许也不会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编辑:孙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