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突破几十年不变旧模式的新试验——略窥中央音乐学院“BOB计划”
掌中微勾的指尖,跳跃在四弦之间,时而行云流水,时而铿锵顿挫,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横扫六合、气吞山河摧枯拉朽的史诗场面就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娴熟弹拨技艺中重现……在日前中央音乐学院首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发布暨入选者音乐会上,一曲琵琶独奏《秦俑》,让屏息侧耳的观众领略了“民乐之王”琵琶的绝美……不独这一曲,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勃拉姆斯等先辈的经典曲目,被入选的钢琴、小提琴、中提琴、二胡、巴松等不同专业的“90后”人才团队精彩演绎着。青涩面庞和精湛技艺之间的强烈反差,让人们从中望见了青年人才带来的中国音乐发展的又一缕曙光。而这均得益于一个名为“BOB计划”的实施。
“这些学生在学校里从来都是光彩照人的,是被公认的好学生。只是原来没有一种特殊的政策、特殊的帮扶来支持他们,这些‘金子’才被埋在了‘沙子’里。”谈及首批“BOB计划”入选的12名拔尖人才,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难掩自豪与兴奋。他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去年国家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作为全国240多个试点单位中唯一一所艺术类院校,中央音乐学院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艺术类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在今年获得了国家批复。
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项目,中央音乐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即“BOB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支持下,学院各学科专家共同研究开创的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BOB”为“Best of best”的缩写,意在从学院优秀的学生中,优中选优,培养国内、国际一流的音乐人才。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学院对纳入计划的优秀学生设置了新的教学管理体系,通过专项经费支持、革新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以探索培养卓越音乐人才的新思路。一条为拔尖人才迅速成长的“高速公路”就此在中国最高音乐人才培养学府铺就。
周海宏介绍,在该计划获得审批后,执行层面非常严格。要经院系等层层选拔,确定入选者。但选拔的标准却并不复杂,“我们就是本着简单的宁缺勿滥原则,只要最好的。”选拔时并不考虑专业分布平衡等问题,只看学生的专业水平,从优入选。“小提琴人才多,首批就入选了3个,但有的专业也许一个也没有,我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周海宏说。
“计划”采用了比常规培养模式更灵活宽松的学分制的管理方式。学生要在规定学制内完成本专业教学方案规定的各类学分,可在任何一学期期末考试前自行申报修读课程的考试,考试通过即给学分。“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中,学生必须以学校排定的课程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如果学生要参加比赛,参赛这段时间全算旷课,请假超过规定时限就不能参加考试,也就没有学分,毕不了业。入选‘计划’的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哪年学什么课,甚至可以不上课直接申请考试,只要通过就能得到文凭。”周海宏说。“计划”取消常规艺术实践要求。演奏专业学生每学期举办不少于1场独奏(唱)音乐会,且每学期曲目不得重复。“我们要求他们每学期拿下来一套音乐会曲目,这是对能力的挑战,很多学生不敢报名可能就是因为此。”入选者要在每学期开学汇报音乐会成果,毕业(结项)时须提交不少于正式出版,或达到正式制作规格的一张个人演奏(唱)专辑的CD或DVD。
一批优秀的人才在学院为他们铺就的成才“高速公路”上将迅速成长,这是否意味着大部分在常规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注定要因此被拉开距离呢?周海宏坦承这确实是严峻的现实问题。“目前在专业人才成才的培养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僵化的问题,不仅可能不适合拔尖人才的培养,也不适合一般的优秀的学生,但几十年来一直是这样。所以如果这种新的培养模式探索成功的话,可能导致我们整个教学方案的进一步调整。”
周海宏透露,下一步他们的“计划”将向更低年龄段倾斜,希望从附中中选拔,把学苗层次再降低一级。目前“计划”纳入的全部是一到三年级本科生,且仅限于表演专业。因为长期教学证明,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与作曲、理论研究等专业都需要在时间积累中才能逐渐显露专业水平不同,表演专业成才比较早,很小年纪就能脱颖而出,且成绩比较显著。另一方面,表演专业好坏优劣与其他专业比较起来也比较清晰,识别度更高一些。除声乐人才成才较晚,大多数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就应该充分显露才华。
周海宏直言,目前“计划”最大困难是经费方面。“我们预计给予每位学生每年5万元的经费支持,用于鼓励他们参加比赛、大师班、巡演及短期国外学习,仅靠院里能力毕竟有限。希望能获得国家和有关方面资金方面的支持,以扩大‘计划’的支持范围。”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