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依靠群众克敌致胜的抗日赞歌
《我的故乡晋察冀》剧照。资料照片
《我的故乡晋察冀》海报。资料照片
编者按
4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我的故乡晋察冀》继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后,近日又在河北卫视播出。由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海政电视艺术中心等联合摄制的这部剧,生动反映了从平型关大捷到新中国成立期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历程,特别是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命运再现了晋察冀老百姓对共产党、八路军抛家舍命的支持,反映了当年的党群和军民关系相濡以沫,鱼水情深,揭示了中国革命最后胜利与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密不可分的深刻道理。据《全国电视网晚间电视剧排名》的统计,该剧收视率及份额,始终排在同期播出剧的前三名。
干部群众相濡以沫军队民众血脉相连
——专家聚谈《我的故乡晋察冀》
白石(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
当时策划这个剧的时候,就想着主题定位应该定在哪儿?
通盘考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史实,最感人、最有现实意义的就是鱼水关系。晋察冀抗战时期,聂荣臻元帅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名称——“人民子弟兵”,这是在晋察冀首先提出来的。这本身就是鱼水关系,深层次体现了我们的党群关系。所以我们当时定位就定在这个地方。同时,尽可能反映党的群众路线,及群众路线背后的理论基础,就是唯物史观。我们在设计这部电视剧的时候,用大量史实把它变成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比如说“豆选”那一场,侯家豪绅是一个选举对象,八路军的政委也是一个选举对象,他们的对话就非常说明问题。侯天庆说,我们侯家在这个地方多少代以来就是大户,我们很有资源。另外,我们还有先遣军,先遣军的司令就是侯景魁,也是我们侯家的。他以这个为资源来选举。八路军方面耿三七说了两句话,讲乡亲们是我们的东家,我们是来给乡亲们做伙计的。结果最后是八路军被选上了。这里边说明你虽然是大户,但你代表不了人民利益。共产党和人民是主人和公仆的关系,所以老百姓选了他。这在战争年代是这样,在和平建设阶段也是这样,我们现在搞群众路线必须把这个搞清楚。所以作品是揭示这些东西的,即共产党有这个因素,所以老百姓和八路军才能够亲如一家,舍身来保护,里面大量的故事都是围绕这个展开。
李京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
这段时间以来在舆论的质疑和总局的引导下,抗战题材出现了三个变化:一是取消了一批抗战剧。有些制作机构取消了这方面的拍摄计划,主要就是雷剧、“神”剧一类;二是有些正在拍摄的,还没拍完的也迅速作了调整,即把受到观众、专家批评的那些离奇情节做了最大程度的删除,调整;三是已经拍成的一些剧现在正在修改。问题大了大改,问题小了小改。这三个变化是积极健康的,说明了我们社会舆论和评论对影视剧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对抗战题材电视剧的问题进行批评的同时,我们还加大力度推出一批抗战好剧,能够把抗战题材拍得既崇高又悲壮,倡导主流价值,同时又好看,有艺术魅力,像《我的故乡晋察冀》就是这样的剧。
这部剧对正在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样的现实观照点在市场上往往不会有摄制单位去主动发现。我们宣传文化部门的责任就是要调动创作人的积极性,运用市场机制来推动好作品。《我的故乡晋察冀》是个传统的题材,使用的手法也是传统的,但拍得朴素、大气,依然有很高的收视率。我觉得今天有些经典的文艺观点、文艺主张、文艺理论还是要多讲,如果不讲,单靠市场引导是不会主动体现的。所以创新也罢,市场机制的活力也罢,没有坚实的理论指导,恐怕不行。《我的故乡晋察冀》这部剧的创作、播出的成功,应当从管理和引导上作一番认真的讨论。
李准(中国文联原副主席):
《我的故乡晋察冀》站在时代思维的高度,通过对晋察冀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情景的真实再现,对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我军的生命线作出新的诠释。真正的群众路线不是站在群众之上,不是站在群众之外,当然,更不是站在群众之后,你本来就来自群众,你就是群众中的一员,你的生存方式,你的命运,你的家庭都是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这部剧有非常亲切和自豪的激情叙事,对晋察冀根据地的革命传统精神,对于晋察冀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作出了新的发现。晋察冀这块土地不仅质朴,讲诚信,慷慨悲歌,而且晋察冀人民有他们特有的智慧。耿三七这个人物的塑造填补了艺术作品中晋察冀人民性格的一个重要空白。另外,这部电视剧发扬了周振天创作上的一贯优势,即在大背景、大事件和小人物平民英雄的叙事相结合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标高,也创造了新的经验,耿三七这个人物形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个电视剧来自生活,经得起推敲,许多精彩的艺术细节描写,成为它血肉的最重要支点。譬如那一把“豆选”的红小豆,被代云一直珍藏。当不懂事的小阜平把那豆子吃了一口,代云就忍不住给了孩子一巴掌,到最后牺牲前她又将那包红小豆子交给耿三七让他带给阜平老百姓,说自己没有辜负乡亲们期望。很是感人。
王丹彦(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
以再现战争年代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为基础,艺术地揭示出历史选择的本质规律与内在必然,是这部剧的核心价值。这部戏中,相濡以沫的党群关系,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感人至深,有许多情节,特别是老区人民对共产党、八路军舍家舍命的支持,给人们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这在近年来抗日题材中如此全景式展现军民鱼水情的作品中不多见。我觉得有些是需要结合当下大的话语背景,对人民子弟兵真正的内涵和人民创造历史的永恒真理来一边看,一边品。
剧中运用精彩的视听语言,再次诠释了我们党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没有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就没有新中国,但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军队。剧作的时空定位虽然是距今久远的战争年代,但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是一部为民族立魂,为人民写心,为历史传神的好作品。
袁玉璀(阜平县委宣传部部长):
我代表阜平县委县政府及全县20余万人民对《我的故乡晋察冀》播出并且收视飘红表示祝贺。这部剧在央视播出后,阜平全县干部观众反映十分强烈,我谈三点体会:
一、这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并重的力作。它通过讲述阜平籍草根英雄耿三七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一幅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画卷,讴歌了晋察冀军民感人至深的民族大义。在当前思想观念多元化时期,这部剧让广大干部群众涤荡思想,激发斗志,受到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阜平观众的认可。二、这是聚焦阜平红色文化的第一部长篇电视剧。阜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当时边区党政军驻地,是晋察冀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抗战时期阜平曾被称为模范抗日根据地的模范县。这部剧融合了大量的阜平元素,处处洋溢着阜平乡土特色。剧中很多感人故事都是战争年代发生在阜平的真人真事,是对晋察冀革命历史的一次重新审视,是对晋察冀精神的高度凝练。三、这部剧在全县掀起了收视热潮。土生土长的阜平人在戏里找到了当年老辈人打鬼子的影子,唤起了各级干部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决心,再现了晋察冀相濡以沫的鱼水深情。一些在晋察冀生活过的老战士,对“共产党、八路军就是咱们的东家,人民子弟兵就是我们的根”这些台词更是感触良多,它是重现党的群众路线,缅怀革命前辈的一部生动教材。
张东(八一电影制片厂研究部主任):
这部剧具有很强的当下性和现实感。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如果没有和当下密切的关系,不可能吸引观众。就是说我要读一本书,我可能看一下晋察冀的相关故事。这部作品没有光写军事斗争,而写了很多我们现在的军事、政治、政权,及执政方面、军民关系方面的东西,包括人民子弟兵提法的来历。我觉得它的现实感主要表现在我们要从根上寻找党如何同民众之间有这种血肉联系,怎么样确定我们执政党的地位,而且在当前形势下能不能保持战争年代形成的传统,不忘了根,不忘了本,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如秦二广的媳妇,鬼子来搜查的时候她把孩子捂死了,司令员得知后把她调到军区,一年以后她又生了一个孩子。这就是当老百姓为革命事业做出种种牺牲的时候,我们的政府和组织对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编剧周振天对抗日剧创作坚持自己的理念:
生活本身很精彩 不用拍脑编“神剧”
周振天酝酿拍摄这部电视剧已经有20余年。
作者丁薇
上世纪90年代,聂荣臻元帅还在世时,曾嘱咐周振天拍一部讲述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的专题片。为了拍摄这部专题片,周振天几乎走遍了晋察冀所有曾经的战场和惨案发生地,采访了当年还健在的参加过晋察冀战斗的抗日将帅官兵和重要事件的亲历者。后来,专题片虽然播出了,但很多素材都没有用上。周振天说:“我采访到的那些故事一直在内心不停地翻滚,已经到了一种不吐不快的地步。一直想将这一切写进电视剧里。”周振天在创作电视剧剧本的时候曾经几度落泪,“这部戏有太多感人的情节,特别是当年阜平老百姓对共产党、八路军舍家舍命的支持。相濡以沫的党群关系、鱼水深情的军民关系真是青史可鉴。”
“我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感情”
对于历史题材作品,周振天怀有敬畏之心,认为只有对那段生活产生感情,才能真正走进它。“在晋察冀,为了建立新中国战死沙场的热血青年无以计数,就冲着这个牺牲的数字,我们就不能有任何的玩笑和戏弄。无论对历史、对过去付出的惨痛代价,还是对今天所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都不能戏谑和玩耍,知道它在中国人心中造成的那种深刻的创痛之后,我想所有人的创作态度和情感抒发就会回到我们应该回到的那个高度。”周振天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呼唤我们丢掉的一些传统。
周振天之所以会对那段历史产生感情,是源自那段采访的经历。“历史的白纸黑字,当事人言之凿凿的回忆很难让人不为之所动。”周振天讲道,那时候晋察冀的伤员全都送到老百姓家去养伤,一位刚订婚的黄花大闺女为了掩护一位伤员,假扮他的妻子,被迫当着敌人的面为全身赤裸的战士擦身体,结果因为此事被婆家退了婚。为此,她剪了头发要出家,后来是伤员站出来娶了她。“类似这样感人的事情太多了。看看我们现在过的生活,再回去看看贫困老区的生活,我们有愧啊。我想但凡了解一点点这段历史的人就不能去戏谑。或许我知道的这些故事只是晋察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九牛一毛。但这些已足以让我感动了。”周振天说。
“没有不同的题材,只有不同的角度”
剧中的男主人公耿三七是保定山货店的一个小伙计。事实上在晋察冀参军的人很多都来自农村,他们有做小买卖的,有赶大车的,有采药的。耿三七这个虚构的人物就是他们的缩影。周振天说:“戏中不断升级的两种冲突,让耿三七这个人物充满了喜感。他误打误撞进入了八路军队伍,很难改变商人习气和草根习气。他不停地立功,又不停地犯错误,不停地升官又不停地被撤职,直到成为团级干部,他的那种小商人习气还时不时地表现出来。耿三七那种农民的散漫性格和战争的冷酷与无情又引发了一连串的冲突。他性格中的优点、弱点全部在战争背景下与军队铁的纪律发生着碰撞。终于在战火的淬炼中,乡亲们的感动中,成长为我军一个中级干部。”周振天为观众塑造了耿三七这样一个鲜活、性格多面、充满喜感的人物。曾有人这样评价这部戏,说周振天过去写了个“神医喜来乐”,现在又写了个“抗日喜来乐”。前者是与皇权斗,后者是与日本人斗,而最关键的在于他们斗的是机智、是机巧。其实这正是周振天的一种叙事策略。周振天说:“历史还是这段历史,但是选好一个角度,就会让它变得很不同。所以说没有什么不同的题材,只有不同的角度。角度巧,无论是抗日题材还是爱情题材,都会有观众缘。”
干部群众血肉相连的台词精选
耿三七:乡亲们,咱就是六郎镇的,在座的很多乡亲们打小就认识我耿三七,咱过去给东家当伙计,咱师傅就是咱的东家。咱现在呢,是八路军的伙计,共产党八路军就是咱的东家。今天咱选举呀,选啥呀?那就是选伙计,咱八路军就给老百姓当伙计!老百姓就是咱共产党八路军的东家!
江岱云:乡亲们,我们三区的区长马上就要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我是共产党员,我以共产党代表身份来参加此次竞选。我知道,我是个女人,而且年纪还轻,咱们这民主选举啊,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我能不能胜任恐怕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检验,但是,共产党人坚决抗日,一心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的宗旨,一直是我的追求,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司令员: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说到底就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为人民当兵、为人民打仗,将来我们还要为人民创建一个新中国,只要我们牢牢地记住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的这支队伍就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无论时局如何变换,无论岁月如何流淌,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一步,我们是什么性质的军队都是绝对不能忘记的,否则我们的这支队伍就会没了立足之本,就会断了根,我们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所以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官兵都要明白这个道理。
耿三七旁白:为渡过难关,晋察冀军区和边区政府大力组织边区居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机关、部队、学校都停止工作突击生产。在那最艰难的日子里,军区领导命令官兵要千方百计减轻人民的负担,要求部队平均每人生产五十斤粮食、一百斤菜。并且严格规定不能占用乡亲们的土地和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争取口粮完全靠自己开荒解决。
耿三七:乡亲们,我们今天就要走了,今生今世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不会忘了是阜平人民养育了我们,是晋察冀人民的大恩大德,我们才有今天,你们的嘱托就是爹娘的嘱托,你们的期盼就是爹娘的期盼,你们放心,儿子们不会让爹娘失望的。同志们,我们为谁扛枪?为谁打仗?我们是谁的兵?
众战士:人民子弟兵……人民子弟兵……人民子弟兵……
耿三七:儿子,你是奶奶和杏儿姨养大的,是阜平的乡亲们救了你的命,给奶奶跪下,给你的救命恩人们跪下磕头。
荣大娘:哎,快起来,别这样,快起来。
耿三七:娘,让他跪下,也让他记着,让他一辈子都记着,是谁救了他的命,他的根在哪儿。儿子,跪下。
小阜平:是。
耿三七:儿子,你记着,不管你今天走多远,长多大,你都不能忘了你的根,你都不能忘了救你的恩人,你要是忘了,你就不是我耿三七的儿子,你就不是共产党的种。给奶奶磕头!
耿三七旁白:我们终于胜利了,新中国终于成立了,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想念在根据地的日日夜夜。无论岁月怎样流淌,那血与火的苦难里相濡以沫、血肉相连的经历永远铭心刻骨。
我们要不停地问自己,怎样做才能回报父老乡亲的瞩望?怎样做,才不辜负老百姓高天厚土的恩泽?
记着,永远记着。我们的血脉来自故乡,我们的魂魄终究还要归宿到那里。因为那里是我们的根!
新浪微博网友评《我的故乡晋察冀》
@刘涛tamia:必须推荐一下!孙涛兄演的耿三七相当的有彩头。
@文伟大叔:我打100分。每一部戏的播出,除了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更要有好的专业演员,大家努力合作,把这部戏的精神、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成功,我为所有演出制作人员鼓掌。
@乐观的巨龙戏珠:看了连续剧《我的故乡晋察冀》,抗日时期的老百姓与八路军一同忍饥饿挖野菜充饥,共患难抗日寇,拼死保护咱人民政府官兵。再想想当今,百姓与当官的有差距啊。
@小羽的空间2011:《我的故乡晋察冀》是一部难得的抗日电视剧。我们党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中国革命就不会取得成功。脱离人民群众,忘记人民群众的思想行为就是背叛了党的宗旨,背叛了人民。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该剧最后几句台词很经典,值得我们品味、深思。
@小爽之微博:终于看完了《我的故乡晋察冀》,很是好看。再也不会追剧都失眠,可以好好睡觉了。
@TonyS我是ST:这段时间打开电视总能看到CCTV在放《我的故乡晋察冀》,当成喜剧来看相当精彩。昨晚大结局了,有点失落。晚上做饭的时候,掀开米柜,发现满满的都是米。一时间竟忘了是自己去超市买的,闪入脑海的却是:是不是八路军来过?
@吉利富豪2012:“最后一床被子放到担架上!最好的儿子送去打东洋!”——摘自电视剧《我的故乡晋察冀》中一位农村大嫂原话。那个时候的中国农民素质!对比当下!我自感惭愧!
@武汉瑞银教育:看完连续剧《我的故乡晋察冀》,觉得结尾一段的独白写得很不错:历史已经无数次地证明,无论是谁割断自己的根,就注定走不到辉煌的明天,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句先哲的告诫,应当时时刻刻响在我们的耳边,记着,永远记着。
@Lebenslicht:最近看《我的故乡晋察冀》,国共两党之争,一直在宣扬得民心者得天下,可每每打开网络,总感觉民心渐散。打开电视又感觉政府很努力。于是我们一边抱怨一边期望,明天会更好!因为这是一个有根的民族!
@虎门95海军:“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现在不少党员干部忘了本,忘记了老百姓才是我们的根。——看《我的故乡晋察冀》有感。
@瓷呢这呐:《我的故乡晋察冀》这部电视剧不错。正是这场战争锻炼出来无数像耿三七这样的从小伙计变成能打仗的英雄.你的对手多强大,你的锻炼机会就越多,越来越强大。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