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打“幌子”的文化产业园应坚决叫停

时间:2013年11月27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张成源

  自2009年国务院审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来,国家又发布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不到5年的时间内,全国各地很多城市都掀起了建设文化产业园的热潮。2012年4月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省已建成文化产业园区共计1216个。到目前,全国已经有近2000个文化产业园建成,还有正在筹建的和直接更名的近万个产业园区正在崛起。

  然而,全国上万个文化产业园区有多少是真正在做文化产业?深入观察了解就会发现,地方上一些文化产业园区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与文化产业并没有太大关系。事实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在初级阶段,经验不足、人才匮乏、产业内容定位不准都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地方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跟风严重,一味追求快节奏,有些项目是盲目上马。

  放眼望去,现在不管是原有商业用地,还是准备规划用地,也不管体量大小,只要带上“文化创意”几个字,就能成为文化产业园,瞬间出现了养生文化、花文化、寿文化、茶文化、陶文化、瓷文化、阿拉伯数字文化园等。但这些产业园怎样开发?开发以后是否能够推进文化产业真正落地,实现有投入有产出?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以文化产业园的名目就能立项,至于园内装什么内容,就不重要了,最终还是地产嘛。今年8月,苏州一家企业邀请笔者到该地规划评审产业园区,仔细了解后,该企业就是打着文化产业园的幌子,准备开发房地产,因此,这个“幌子”方案当即被否决。这种现象在国内已经很普遍。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如何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园区这样发展下去,是不是应该踩一踩急刹车了?盲目追求所谓的产业转型,实际上却根本达不到产业转型,实现文化经济,这样的弯路以后还要走多少?

  笔者认为,目前我们打造文化产业园区的最重要的几个问题尚未解决:一是将文化产业的概念、理论和发展战略进行全面普及;二是培养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导力;三是打开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瓶颈,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四是对基层文化干部,对从事文化产业方面的企业家,以及准备向文化产业转型的企业家等进行培训和引导,让其真正了解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园区的打造概念;五是对文化产业研究专家和资深策划队伍着重打造和培养。

  那些“挂着羊头卖狗肉”的伪文化产业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产出可能根本与文化产业无任何干系。盲目的打造和非理性的投入意味着失败。不管地方政府还是地方文化产业园投资者,打造文化产业园,必须根据当地文化产业特征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策划设计,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逐步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园的打造是一个漫长过程,急不得。在确立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前,产业园区的定位和园区内容、园区核心产业是发展规划战略,必须保证投入有产出,这是一个园区打造的基本原则。一个园区的打造和规划定位必须有一支权威性的产业研究专家队伍进行评估测算,不是两三个人用三五天时间就能把整个园区策划定位落地,直接建造实施的。

  笔者认为,如何将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中的那些伪文化产业园改造成为真正的产业园,是目前需要认真考评和分析的重要问题。我们应对园区是否能达到文化产业发展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加大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文化产业概念的普及教育,对行业内的人员更是必须加强培训。要在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上,找到本土文化发展亮点,实现“文化创意”的真正含义。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