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链的平台布局
最近互联网电商平台所带动的全民消费热潮以及所创造的成交额业绩剑指新商业模式,而与此相关的是,互联网金融强势崛起,这种有别于倚重物理网点的商业银行的新兴金融模式也使得信息经济的轮廓越来越明显。无独有偶,在艺术品市场上,国际拍卖巨头佳士得借助互联网平台在过去一年以来推出了60次纯线上拍卖会,吸引了45%的新买家。佳士得的新策略开发了艺术市场中的“长尾”,为一些相对不够富裕的群体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区别于其竞争对手苏富比将重心放在核心富豪客户群的市场策略。这种差异也使得二者在成交额上有所分化。
由此可见,借助于交易技术、物流仓储以及信息通讯等的转变,互联网信息经济除了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消费观念和媒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种产业的边界也正在面临重新塑造。例如,除了拍卖行之外,各类文博会也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平台进一步转化升级,网络化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各领域差异化商业模式的一种。比如国内某互联网巨头就通过打造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结合平台,初步凸显出了其整个泛文化产业链的布局。
目前,在文化产业领域,大家普遍关注以文化产业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方向:借力于文化产业这一关键环节,从低端制造业走向高端制造业;从以制造业为主逐渐向生产型服务业转型,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再到“中国创造”的转换等。譬如最近频频传出地产业向文化产业、文化地产转型的消息,应该是这一趋势逐步明朗化的体现,当然其后效我们还需拭目以待。相对于上述的大转型趋势,先行实操者则是抓住了平台建设这一环节尝试开启特色商业模式,或者整体布局整个文化产业链。而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互联网经济的强大资源整合能力恰好成为了多种文化产业门类转化升级的共同出发点。
事实上,传统银行业也逐步抛弃物理网点建设的比拼,创新转换经营方式,谋求从有形市场、大厅柜面业务形式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如今不少平台金融产品的涌现正是在这种新型商业模式之下应运而生的。可以说,“文化金融”中的“文化行业”和“金融行业”都处于互联网信息经济所带来的大变革、大变局之中。
平台布局的综合性资源整合特点对于文化产业链多分支、跨行业的特点可能是一种解决方式。对于一般的行业产业链而言,金融介入的平台布局一方面能够基于平台客户及其体系之内的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交易信息和数据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服务,同时通过对产业链信息和数据的沉淀和监控,有效地管控风险。平台布局所拓展的是整个行业、整个产业链,不是单个项目或者弥散的企业和个体,是金融和产业的深度联合,是控制产业链的战略制高点、覆盖目标客户群、整合产业链服务。而从文化产业来看,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对消费者的分类、组织和掌握,以不同性质层级的产品去供应大众。因此,与其说文化产业的分类是源自产业门类的事实性差异,不如说其实质是对消费者的分类,将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编列、范畴化,从而将文化引进管理的领域,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商业价值。消费者的多重层级的消费特点使得文化产业链多端性凸显出来,平台布局的作用对于文化产业链的整合作用也就在于此了。
平台布局还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链的升级、调整和重组。平台布局,无论是平台金融,还是文化产业链平台,究其实质都是通过综合性便捷服务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强化客户基础,从而取得综合收益。而对于文化产业链而言,用户的使用体验除了其消费多重层级特点之外,也与该产品的文化丰富性和完整性密切相关。平台这一中介将盈利能力低、行业集中度不高但决定了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上游创意创作板块与中游的生产制作板块、下游的衍生开发板块相结合,这三者整合的产品战略才使得文化产业的文化完整性得到充分体现。
互联网信息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科技的推动。如今,连3D打印技术的影响面也大大超出了制造业的范围,而在文化产业领域,科技的变革会给它带来何种深度和广度的推进?这也是值得期待的。
(作者供职于包商银行首席文化官办公室)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