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静态词作功力运用于动态影像
近年来,娱乐圈中盛行跨界转行,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演而优则导,导而优兼演等。近期上映的一部爱情文艺片《听见下雨的声音》让这饶舌的跨界转行词汇中又添加了一个新词——写而优则导。
《听见下雨的声音》由有着华语乐坛金牌作词人、“词圣”的美誉,且是亚洲流行天王周杰伦的御用作词人方文山执导,影片最大的看点并不在于故事情节,而是导演将他最擅长的静态的词作功力运用于电影这样一种动态的影像之中所产生的魅力。
在影片中,如果要找一个关键词的话,“雨”肯定名列第一。从片名到人名,再到场景,“雨”一直贯穿其中,着实让观众畅快淋漓地看了一场场各种各样的“雨”。“雨”,其实是方文山一直以来最擅长描述的一种意象,也是他最常用的一个词。环顾他的诸多词作,你会发现雨一直出现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之中,从“心里的雨倾盆而下,却始终淋不到她”(《心雨》)到“车窗雨刷来不及擦,你转身的背影像幅画;雨声喧哗你的表达,我只听见风沙”(《你想听的话》);从“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菊花台》)到“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青花瓷》)等,雨在歌词中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事实上,雨一直以来都是他作为情感宣泄背景的艺术意象,他的词作中的“雨”往往伴随着一个温柔却命运坎坷的女子。只要这两者出现,往往就是一场失恋的开始,或是一个悲剧的终结。雨有时是背景,有时是高潮,在方文山的作品中,雨的背后隐藏着千丝万缕的隐形话语。
方文山将自己所有雨的意象都用在了影片之中。片中的女主角就是一个带着“雨”字的女大学生——雨婕,容貌美丽,性格温婉。她17岁时发生车祸,耳骨受伤造成听觉丧失,自我保护意识浓重,不愿让别人发现自己失聪,而是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一般人对待。她不主动跟陌生人说话,外出走路时会戴着耳机,借此回避不必要的攀谈。她对情感的表达不直接,对他人的反应十分敏感。她就像方文山诸多词作中那个温柔善良的女生,在影片中就像春日暖阳下的绵绵细雨,轻柔地滋润着两个男主人公萌动的青春——雨婕在阿伦与周以乐的心中,就是那丝丝细雨,润物无声,草色遥看近却无。
在影片中,导演让真实的雨以各种形态出现,有时作为快乐的场景——当阿伦与雨婕第一次相遇时,同在屋檐下,大家各自介绍,有说有笑,大雨就像一曲友谊的歌曲;有时也将雨作为浪漫的背景——阿伦与雨婕撑着白色雨伞行走,伞隔开了淅淅沥沥的雨点,雨婕微抿抿嘴角,当他们目光相视时,这一个小小的空间便成为一个温馨浪漫的场景,细雨瞬间便成了爱情的连接;有时还将雨化成一种不祥的预兆——在一个大雨磅礴的午后,雨婕遭遇了突如其来的严重车祸,周以乐救起了她,影片中的暴雨便是情感的宣泄,悲剧的预示,以及剧情的转折。在着重叙述雨的各种性格与场面的同时,细腻的词人导演也渲染了雨后的场景。在雨后山水一色、雾气氤氲的河边,雨婕穿着白色衬衫,享受着清新的空气,雨便立刻化身为一种荡涤污垢的圣水,它冲去了世俗,洗去了不洁,留下的是清雅与清新。在导演的眼中,雨婕何尝不就是这样一个女子?这是一种隐性的表达。
“雨”在影片中,既有实景,亦有虚景,导演更多地将虚实融会于一体。导演既用它来表现景,塑造让观众美得心跳的画面,甚至有人说《听见下雨的声音》的画面美到当任意一个镜头暂停后,都可以作为一笺明信片收藏;但更多的是表现情,一次次不同的雨,表达的是不同的情感,正是这一场场的雨,串联起整部影片。这部影片是一部成长电影,阿伦刚开始是个有些吊儿郎当的乐手,在经历多次“雨”的洗礼后,最后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雨,在方文山的眼里,的确有太多无法用言语解读的意味,他艺术化地将之融入影片之中,用得很潇洒,手法也很独到,潇洒得正如片头书法家董阳孜题写的片名一样,飘逸的不仅是文字,还是错落有致的视觉风景。
“雨”的意象,其实是一个中国古老的诗作题材,杜甫、韩愈、苏东坡均有关于雨的佳作,而流传最广的却是中国民间《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这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常用句式,就是中国式诗性智慧的一句双关、一言多义,一句话足以将你区分在内或外的语境中。在中国式的语境中,幻化万千的雨既可以是雨的真实表达,更常是包罗万象的大美,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和智慧。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