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卫视模式节目:变化快
《爸爸去哪儿》
年初东方卫视的《舞林争霸》再次点燃引进模式节目热潮,一时间,各卫视竞相上马模式节目,三十多家地方卫视的强弱格局由此引发了猛烈地动荡,仿佛来到了卫视竞争的“春秋战国”时代。湖南卫视去年在模式节目上落后一步,让浙江卫视凭借《中国好声音》飙至全国卫视第一,今年年初湖南卫视发力,推出《我是歌手》重新回到第一位置,尔后,湖南卫视又推出《中国最强音》继续强化了湖南卫视在模式节目上的制作能力,年末从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掀起了亲子真人秀节目的热潮。
从本土到原创
当人们惊叹于《中国好声音》全面按照The Voice版权方提供的“宝典”进行制作,仅导师们坐的每把转椅就价值几十万元。巨额投入的背后是中国电视界接触到了模式节目的严谨性。中国电视人发现,严格地按“宝典”规定细到了每个灯光的安排,结果是效果还真的不一样。娱乐节目的制作也像工业流水线一样,容不得半点随意。这给中国电视节目界上了一堂十分生动的课。
今年,随着X Factor落地湖南卫视成为《中国最强音》,《美国偶像》落地东方卫视成为《中国偶像》,风靡全球的三大音乐选秀节目都被中国购进,并进行适度的本土化改造。例如《中国最强音》在节目中增加了主持人这一角色,更符合中国人收视的习惯;在分组上也按照中国电视管理部门的要求分为男生组、女生组和大龄组,而没有美国版的少年组;改变美国版单淘汰制变成十连战的赛制,使得节目更为引人入胜。
全国卫视引进模式节目全面开花,也刺激了中国电视人研发原创模式节目。7月份,河南卫视和爱奇艺自制了《汉字英雄》,差不多同时期,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也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推出,两个模式节目不约而同地把资源瞄准了“汉字”,既能在节目中传递中国传统文化意韵,也切中了时下很多人“提笔忘字”的习惯,让人重温汉字的魅力,掀起一股不小的汉字旋风。
前浪死在沙滩上
中国的模式节目,无论是引进还是原创,都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节目存活的周期太短了。《美国偶像》在美国开播了12年,收视率屡创新高。The Voice 2010年在荷兰开播以来,可以说是红遍全球。然而,《中国好声音》明年将推出第三季,导师阵容也即将亮相,能否延续今年的那英、张惠妹、庾澄庆、汪峰导师组合还存在变数。可以说,人们看《中国好声音》,一半是为了听“好声音”,另一半是要看四位导师“真性情”的表演。一旦导师不够大牌,节目的前景就堪忧。
电视模式节目的生命力除了节目本身以外,还取决于节目之外的衍生产业链。例如,年初掀起过一阵舞蹈风潮的东方卫视的《舞林争霸》是引进自美国的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这个节目从2005年开始在美国福克斯电视网播出。《舞林争霸》吸引了很多体制内的一流舞蹈演员参加,不少是各大歌舞剧团的首席、团长,拿过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拿过“桃李杯”奖的舞者。在专业上他们已经获得了充分的肯定,参加这一舞蹈真人秀节目的目的只是为了改变舞蹈处于娱乐边缘的状态。但是,从今年整个节目的运作来说,只能说他们的这一愿望只实现了一部分。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事,也关系到这一节目的后继乏力的问题。舞蹈本身在文化产业中占的份额非常少,《舞林争霸》在节目的后产品开发上没有后续动作,也缺乏音乐剧、歌舞剧的市场需求支持,即使是冠军张傲月,也没有得到着力推广。如此一来,《舞林争霸》节目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另外,过度煽情化已经引发了观众的反感。就像在《舞林争霸》里,每个选手不管是有没有,都在大倒苦水,学舞蹈苦,漂在北京苦,20多岁的小年轻说自己从事这一行买不起房、买不起车……比舞节目一时变成了比谁苦。观众从超女开始经受煽情的洗礼,到《中国好声音》,现在已经对煽情有“免疫力”了,同时也对这样的节目产生了不信任,认为选手在舞台上是表演。这样一来,就动摇了真人秀节目的根本。所以,有人感慨中国观众的审美疲劳期太短了,模式节目容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