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军事题材电影当亮剑市场

时间:2013年12月1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 成

中国(南昌)军事题材电影创作会召开,专家认为

军事题材电影当亮剑市场

  多数军事题材影片还是循着“确定题材—剧本创作—拍摄制作—营销发行”的传统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超前的部署,对于市场操作中的明星使用、档期定位、目标观众的培养等都比较陌生。在军事题材电影的市场化方面,《集结号》走在了前头。

  在世界电影版图看来,军事题材电影都是比较受欢迎的类型,它可以为观众带来视觉奇观和正面的价值观,当然也有高票房。据悉,人称“徐老怪”的香港著名导演徐克计划翻拍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让人不禁好奇天马行空的徐克会为观众带来怎样的想象力,这正说明中国军事题材还大有潜力可挖掘。

  中国观众对军事题材电影向来情有独钟,从《闪闪的红星》《红色娘子军》到《柳堡的故事》《大决战》,再到《英雄儿女》《上甘岭》,乃至《集结号》《歼十出击》,军事题材影片是百年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展现的不仅是中国军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更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建设家园的辉煌历程。

  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迈上新的台阶,影片产量超过800部,票房突破200亿元,军事题材影片在其中占很大比重。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康健民说:“根据中国影协主办的惠民放映工程数据统计,在全年上万次的电影公益放映中,超过50%的影片是军事题材。正是因为军事题材电影对基层群众的独特吸引力,使它成为电影惠民放映工程的首选。”为此,为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电影的发展历程和非凡成就,推动中国军事电影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打造中国军事电影精品,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中国影协、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南昌)军事题材电影创作会”日前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南昌市举行。

  会上,军事电影创作者和专家学者就中国军事电影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中外军事电影的比较和合作交流,中国军事电影如何制造英雄偶像,如何传播英雄主义的正能量和军旅文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明星、天一和联华等老牌电影公司便拍摄了一系列的抗战题材影片,如《八百壮士》《风雪太行山》等,在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张思涛看来,这是中国最早的军事题材影片。因此,中国的军事题材电影是一个有着良好传统和完善的艺术手法的电影类型。众所周知,早在《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影片中,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人物塑造、影像叙事都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并深受观众喜爱。张思涛说,近年来,冯小宁拍摄的战争电影、张建亚的战争喜剧片也都超越并打破了“十七年时期”的丰硕成就和条条框框,而《血战台儿庄》等影片中正面表现国民党的抗战,这也是过去没有过的。同时,电影人开始在电影中加入战争对人性的影响和摧残,加入了爱情戏,并开始有了对反战的思索,从类型上看,战争喜剧片和战争儿童片的数量也渐渐增多,烟火、特技、表演的水准都在提高。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说,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上世纪50年代初,由石挥导演并主演的《关连长》最后便采用了好莱坞经常使用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在近年的军事题材电影的处理上,电影工作者更是提升了表现手法,一些颇具诗化风格的影像不断亮相大银幕,这其中的作者代表便是翟俊杰。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赵卫防说,在现实题材的军事题材影片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翟俊杰导演的《惊涛骇浪》中抗洪小战士“过劳死”的那场戏。镜头先是对准了那个背着沉重沙袋的小战士在泥泞里奔跑,本来正常速度的拍摄格变成了一倍的升格,之后又变为两倍的升格。不断升格镜头中的小战士虽说是跑得很快,但是腿像灌了铅一样,还在挣扎着跑,最后慢慢倒下。之后,导演进入了更为写意的叙事:一只拇指大的小青蛙,在他昏迷的时候,跳到小战士沾满泥的胳膊上,小青蛙蹦到小战士面前,鼓着肚子看着他,他慢慢睁开眼睛,勉强向小青蛙点点头,随着小青蛙慢慢蹦走,缕缕鲜血从小战士嘴里慢慢流淌出来。这种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将小战士牺牲前的这种感情放大,展现了他的内心,也表现出了创作者的深深情感。

  可以说,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成就是突出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现在的军事题材电影很难复制当年的那种万人空巷的场面,甚至有的观众对军事题材电影还产生了反感。是观众不爱看军事题材电影了吗?显然不是,从《集结号》的高票房和良好的口碑便可见一斑。那么现在军事题材电影的症结又在哪里?八一电影制片厂研究室研究员张东说,多数军事题材影片还是循着“确定题材—剧本创作—拍摄制作—营销发行”的传统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超前的部署,对于市场操作中的明星使用、档期定位、目标观众的培养等都比较陌生,比如,对军事电影中的明星效益就利用不够。早期新中国的军事电影中,有一大批观众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军人形象,像王心刚、张勇手、孙道临、于洋等都曾塑造过令人难忘的军人形象,并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现在,军事片明星十分稀缺,而且年龄多在中年以上,青春、活泼、充满激情又不失智慧、坚毅、果敢的年轻军人形象很难寻觅,而这类形象却是最受市场和观众青睐的。商业电影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明星使用,甚至出现“粉丝电影”创造票房奇迹的案例,军事电影的差距却非常明显。在现有的一线男演员中,能够将演员与耀眼的军人形象绑定在一起,让观众两者都记住的更是少而又少,这难免会影响观众对军事电影的关注。同时,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神剧”、“雷剧”,不顾历史真实,编造毫无生活依据的情节,说着一点儿时代感都不沾的台词,名为创新,实际上在污染着银幕荧屏。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