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硕果累累:戏曲现代化的积极探索

时间:2013年11月1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智联忠

晋剧《刘胡兰》 吕梁市晋剧院演出

  日前,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徐徐落幕,这次艺术的盛会在16天的时间里紧锣密鼓地开展并获得圆满成功。在这场激烈的艺术较量中,戏曲剧目参评比例大、优秀剧目众多、参评成绩突出,尤为值得深入研究评析。戏曲参评剧目包括:现代戏23台、改编传统戏5台、新编历史剧16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紧接着在11月9日,第13届中国戏剧节又在苏州拉开帷幕,全国共有35个艺术团体和单位的29台参评剧目和6台展演剧目将参与演出,演出剧目涉及昆剧、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锡剧以及话剧、歌剧、舞剧、儿童剧等27个剧种,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有新编历史剧和整理改编的传统戏,还有大量的现代戏。从已上演的作品来看,这些剧目充分体现了“三并举”的重要方针,现代戏的活跃创作姿态和现代舞台技术的发展,为戏曲现代化的推进做出积极的探索,同时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一  戏曲现代化成为戏曲发展的重要课题,仍需认真探索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形式,也是华夏文化的集大成者,纵览其起源、成熟的漫长历程不难发现,其行为轨迹是一条不断发展、渐进衍变的道路。民族戏曲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就是成功地走过了漫长的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坎坷之路。正如灵动的溪水一般,穿过高山峻岭,漫过丘陵平川,能够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在变化中开拓新的道路、寻求新的发展。戏曲进入现代以来,逐渐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观众的审美要求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条探索之路也就是戏曲现代化的道路。

  戏曲现代化的问题,无疑是当下戏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从当前的戏曲创作情况来看,戏曲现代化也是当下乃至今后较长时间内戏曲发展的重要课题,其涉及到的题材内容、语言规范、唱白特点、表演身段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第十届艺术节中,戏曲现代戏剧目共23台,占整个戏曲剧目的52%之多,现代生活已成为戏曲创作的重要题材,突出表现了戏曲现代化的重要性。

  以丰富的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素材,推进了戏曲创作题材的现代化,也是戏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突出特点。当代许多剧作家,将目光聚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优秀党员干部身上,充分挖掘了这些模范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感人事迹。现代戏《百姓书记》,就是以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王百祥在改革开放初期建设寿光、发展寿光的真实经历为素材的。作品用山东地方戏曲吕剧的形式,演绎了一段山东寿光的故事,演出充满了山东特色,展现了齐鲁历史的一个缩影。沪剧《挑山女人》则把目光放在了一位普通的山村女人身上,这部戏也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的,故事发生在安徽休宁齐云山,剧中王美英的原型就是汪美红。王美英在丈夫死去、婆婆不理解的情况下,经过十七年的苦难,行程二十多万公里,解放鞋穿破几十双,扁担挑断了几十根。她靠挑一次货几块钱的积累,挑起了一个普通家庭的责任。

  采茶戏《八子参军》、吉剧《鹿乡女人》、京剧《藏羚羊》、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吕剧《李二嫂的新故事》、莱芜梆子《儿行千里》、黄梅戏《雷雨》等剧目,或对战争的惨痛、无情予以揭示,或弘扬诚信歌颂道德,或倡导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友好和谐,或为至诚、凄美的爱情鼓掌,或歌颂母爱、坚守清正廉洁,或对家庭生活、社会悲剧的深刻思考。这些剧目对不同题材的深入挖掘,对其思想内涵的艺术阐释,使现代题材逐渐成为戏曲创作的主要和重要资源,推动了戏曲现代化的进程。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