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二十卷《万松浦记·张炜散文随笔年编》面世
乔布斯曾说过:“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秋日里,也是一个下午,在书吧、咖啡吧融合、散发着浓郁后现代气息的北京世贸天阶时尚廊书店里,一众文人为着一个被称作“精神守夜者”30年精神日记的面世而相聚。感叹与论说中,有人引用了乔布斯的这句话。话中的“苏格拉底”依然意指思想的力量,只是,此时这一思想的力量,与此次聚会主角以及他的20卷本大书息息相连。——“行走 思索 行走”,以这样的主题,张炜散文随笔年编研讨会就在这个以“Lounge”为概念的充满现代感与人文气息的艺文空间中温婉地展开,方式带着些许闲适、散漫,甚至慵懒,呈现的却是虔敬的心语和本真的交流,传达的却是朴素的隆重和严肃的致敬,向文学,也向心灵。
“比起用力编织的那些故事作品,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现实生存,也更有灼疼感。”
洋洋20卷本、500余万字,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新出版的这套《万松浦记·张炜散文随笔年编》,汇集了张炜1982年至2012年30年来除虚构作品之外的全部留存文字,也是张炜迄今为止“最完备的非虚构类文字集结”。
“从头看这大大小小的篇章,让我时而激越,时而黯然,难以平静。这分明是树的年轮,是旅痕和足迹,也是由远及近的心音。比起用力编织的那些故事作品,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现实生存,也更有灼疼感。”在《万松浦记·张炜散文随笔年编》的序言里,张炜如是剖白。
在美丽的东部海角半岛地区,古港之侧那个长有无边松林的“万松浦”是张炜的出生之地。始于这片生命最初脉动的土地,张炜开始了自己的精神起航。由张炜于2003年在此创办的书院也唤作“万松浦书院”。张炜曾说:“如果留有一部长长的出航志,那么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必定连接着万松浦、开始于万松浦。”随笔年编冠以“万松浦记”之原由是了然。
“人是一条船,并且始终是独自一人的水手兼船长。这部出航记录未免颜色斑驳,腥咸汗洇,但唯其如此,也才称得上一本真实的书。”张炜说。
张炜,这个被称为中国文坛最沉静最纯粹的精神守夜者,其创作也一直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罕有的景观。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他沉湎于历史、现实、自然、人性、风俗、传说、哲学、宗教的诸般追索之中,展开了一场坚定孤独、深沉浩茫的思想跋涉。这场跋涉,以时间为横轴,以家乡万松浦为根脉。
这20卷散文随笔,囊括了张炜的一些主客问答、读书笔记、文化研究、文学随谈、演讲演说、游记回忆、思想随笔、内心思绪等。抛开对散文文体本身的扩展和边界的探寻不论,这其中,既有写在青春时段的瞬间感受,也有历经斑驳后的探究和领悟。这些系列的短章年编,记录了他不曾间断的创作,可谓既是一部丝绺相连的心书,也是一部深沉绵长的行走之书。
“为了人类生活得正常和进步,所有的人都应该热爱艺术。”
如果说两年前张炜斩获茅盾文学奖的450余万字10卷本长篇小说《你在高原》是一幅长长的、经过作者心象处理过的印象世界画卷,那么500余万字的20卷本的《万松浦记》则是张炜裸露赤诚灵魂和本真心音的图谱。
张炜何以有如此的心力与笔力,去完成此般“人生的大书”?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不光是要能够虚构故事,不光是写写议论的文字,他更要能够面对生命全部的复杂问题,发出个人真挚深刻的、有高度的声音,具有跟这个时代对话的能力。各种各样生命的设计、生活的设计,都能够回答。他不仅是一个记录者,一个浪漫的想象者,还得是一个对未来有强烈探索精神、对过去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总结力量的人。”张炜的这段话也许便可做解。
“古人云:‘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张炜的许多散文都是思考的结果,同样也促人思考,从而直击人心,散文记录了他独有的思想足迹,体现了一个思想者的风采,在更多的时候具有比言辞本身更为巨大的魅力。”张炜的友人文学评论家梁鸿鹰此言饱含了对这位视写作为生命重生者的敬重。
“为了人类生活得正常和进步,所有的人都应该热爱艺术。”在随笔年编卷二《葡萄园畅谈录》中,张炜这样写道。秉持这样的信念,张炜在多年书写中着力突出的是人的价值与尊严。面对当今社会许多愈来愈尖锐的难题,张炜在卷卷心语中,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故事,反复在追问:所有的发展如果对人的发展没有起作用,相反败坏了人的生命价值,那样的发展有何意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则用“去蔽”来总结张炜这部浩瀚文集之于当下的意义。“今天的社会太浮躁,娱乐、功利等太多东西把我们的眼睛遮蔽了,我们看不到很多好的作品和作家,我们也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文学,和作家谈心。”
的确,剥开喧嚣,有幸于清灯下品读一个30载心灵跋涉者袒露于世的个人絮语,或许也可谓这个时代的一份“思想的奢华”……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