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感动背后的隐忧——观大学生书法比赛有感

时间:2013年07月0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乔燕冰

  窗外,细雨丝丝如线;室内,古乐声声似泉。案旁,书者笔走龙蛇,或雄浑苍劲、力透纸背,或简淡秀雅、行云流水……身临此境,目及于斯,突然一股感动由心底涌出,不为这燥热的夏日里眼前这一缕清凉,只为这躁动的时代中身边这一处宁静。

  这是日前走进一大学生书法大赛现场那一刹那带给记者心灵的触动。身处于时代最前沿,身着时尚靓丽衣装的“80后”、“90后”一众学子,手中飞转着的却是中国古老的书写工具,专注的是章法、结体、用笔、墨色,也许仅此反差就足以构成一幅令人心动的图画。

  然而,随着参赛选手在宣纸上自由随意的习字练笔环节完成,书者陆续拿出贴有自己个人信息的参赛作品书写用纸。此时,参赛者凝神蹙眉、屏气敛息,赛时不断推进,指颤腕抖、汗流腮颊者比比皆是。很快,笔者最初那份感动,便被一种莫名地悲哀驱散。

  书贵在无意,涉意则拘,这是书之精要。东汉蔡邕在书论《九势》开篇即言:“夫书肇于自然”,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北宋米芾亦言:“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圣贤古人佳作多得于不经意之间,尽现自然之态。王羲之酒醉挥毫写就《兰亭集序》,颜真卿血泪并流奋笔疾书《祭侄文稿》,苏东坡屡遭贬斥清明感伤写成《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人奉为“天下三大行书”的传世精品,皆为书者妙手偶得的千古绝唱。

  我们无法也无意苛求今人尽达此种笔力与境界,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之精髓却莫敢忘怀。比赛无疑是促进书法学习进步的有效方式,但是,试问在清晰的获奖与求胜目标牵引之下,紧张的竞技中何来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的天成之佳作?一种最是潜心随性、寡欲淡求的书斋艺术却要拉到众人目光下厮杀角逐,内在的精神傲骨臣服于现实诉求,从一定意义上,是否潜藏某种艺术的悲哀与讽刺?如此,即便有勤奋者也能如古人素日临池学书、退笔成冢,但今人孤注一掷的着意书写,却与前人无欲无求的笔随心动相去何远、相谬何遥?

  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一门我们民族独有的古老书法艺术正在我们的指尖劳于鼠标、忙于键盘中渐行渐远。古时人皆可书的书法技艺成了今之凤毛麟角。稀而成贵,反向促成了书法技艺成为书写者个人“前程”的筹码,书法作品成为换取利润的商品以及收藏者装点精神的饰品,通往艺术院校的敲门砖、高考升学的加分项、成名成家的准备、赚钱获利的手段……当下哪一个带领甚至逼迫孩子走进各种书法培训班的家长没有受到其中某种念头的驱使?书之真要失矣。

  想古时,书法是文人必备的技艺和基本素养,其中擅书爱书者脱颖而出,书法方得以渐从一种大众技能成为一种高雅艺术。也许今天,只有让文人皆走近书法,让书法一定意义上从精英把玩的艺术复归大众涉足的文化,或可减少些因“物以稀为贵”而培植的功利土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走向书法艺术沦为技术的歧路。今年2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规定中小学生须分年龄、分阶段练习硬笔和毛笔书法的政策出台,让我们看到了普及书艺的决心与愿景。然而,从家长到学生,学书初衷是否随之可得改变?

  在这个欲望泛滥、功利喧嚣的时代,正如无数的学书者从书斋走向赛场,无数尺牍、手卷、册页等案头书法为迎合展览逐渐放大尺幅,书法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价值挑战。当此之时,如果说中小学生的学书追求大多无法自觉摆脱家长功利性的价值诉求,大学生这一代正在走向成熟的价值主体,如何看待书法的学与用,社会与学校如何令其正确对待书法的追与求,也许正是导引着未来书法走向之关键。


(编辑: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