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物引发两岸深情对话
佛陀诞生浮雕 公元3世纪 绿色页岩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多样化并充斥着诸多诱惑的时代,能否坚持自我、保持心灵深处那份珍贵的安定已然成为当今许多人自我反省的出发点,似乎也成为一个人精神层面最奢侈的诉求。2012年12月28日,由首都博物馆、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馆主办的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伴着飘雪如期开幕,此次展览或许能在精神层面给人以启迪亦或顿悟。
2011年,首都博物馆与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馆达成了互派交换展的合作约定。当年11月适逢世界宗教博物馆10周年馆庆,首都博物馆在世界宗教博物馆举办了“智慧华严——北京首都博物馆佛教文物珍藏展”。2012年,世界宗教博物馆以宗教文化与艺术为主题,在首都博物馆推出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双方以展览为媒介,在促进两岸文化艺术与文博界交流的同时也带动了两岸的沟通与认同。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两岸宗教文化交流层次提升、日益深入的见证。
展览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世界宗教概览”以影片、互动地图等多媒体技术为手段介绍宗教的起源、世界宗教的分布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世界主要宗教的文化艺术”通过宗教艺术品、文字、多媒体等多重手段介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印度教、神道教、犹太教7个世界主要宗教的特点、内涵与核心价值,展览最后以不同宗教的婚礼仪式影片展示了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引导。“之所以选定这几大宗教,有两个考虑因素:历史是否够悠久,信仰人口是否够多。”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馆教育推广组专员陈素华介绍说。
展出的104组件文物均为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馆的馆藏精品,由该馆历经多年多方征集、受赠而来,很多展品背后都颇有故事。精美的宗教艺术品辅以丰富的说明信息、趣味多样的多媒体演示技术,使展览突出了观众体验的情境氛围,引导观众探索知识、探索自我。其中,公元3世纪的佛教展品《佛陀诞生浮雕》吸引无数人驻足观赏,栩栩如生的石头雕刻线条优美,将佛陀诞生的情景描绘得活灵活现,集佛家宣扬的真、善、美于一体,弥足珍贵。18世纪的基督教展品《圣尼古拉》,也让观者大饱眼福,西方传统的圣诞老人即由其形象演变而来。除此之外,道教的展品《土地神》《文昌帝君神像》、犹太教的展品《逾越节塞得宴餐盘》《妥拉经卷》、神道教的展品《狮子》《狛犬》等都以其各自的意义与价值,让观者享受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展览现场,记者发现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馆不仅展品意义不凡,在很多其他方面也极具特色,尤其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上更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并非单纯展出展品,就连整个展览设计似乎都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变得更加贴近人心、贴近生命的本真。如他们设计的朝圣步道,由粗糙到平滑,象征人的一生由崎岖坎坷到顺利平安;手影痕迹的形成到消逝,告诫人们要把握当下。一切的设计都以人们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让人近距离感受生命的真实与内心的自我认知。
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馆以“尊重、包容、博爱”为理念,尊重不同信仰、包容不同族群、博爱每个生命,就如其创办人心道法师所言“在不同的宗教中学习尊重与谦卑的品德”。以宗教艺术与文化为视角揭示宗教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向公众普及宗教文化,增进不同宗教与文化之间的互相尊重与理解。由此看来,这次展览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展览本身,更像是海峡两岸在文化、生命、心灵上的深情对话。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