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超越语言,前沿剧展让艺术走近每个人

时间:2012年12月1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 婷

西班牙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剧照 王雨晨 摄

  作为今年英国文化协会推出的英国艺术节“UK Now”中的重要单元,爱丁堡前沿剧展于10月开始至年底,在上海、南京、杭州、西安、北京等城市举行,多部曾在2011年、2012年两届爱丁堡艺穗节上广受好评的作品依次开演。“这次剧展的主题是‘超越语言’。以往观众看到的作品大都是非常依赖台词的,如果是外国的戏剧,必须要有字幕才能够看得懂,而且往往是看得很费劲。其实,近年来国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作品是通过形体和其他超越语言的方式呈现的,比以往更具有视觉和现场冲击力,同时又很容易被不同语种的观众所理解。”策展人水晶介绍说。

  由于主题的特殊,工作人员们在剧目的选择上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赶赴现场对爱丁堡艺穗节的演出进行观摩,并从众多精彩的作品中优中选优。最终入选的剧目包括来自苏格兰国家剧院的《屋中怪兽》、英国“动作英雄”组合的《看着我倒下》、西班牙库伦卡剧团的《安德鲁与多莉尼》、香港邓树荣戏剧工作室的《教室也疯狂》等,这些前卫多元、风格独特的作品引导观众突破了台词和传统表演的束缚,毫无障碍地随着演员的表演进入剧情,对于舞台表现的创新也给国内的戏剧人带来不小的启示。同时,以英国壁虎剧团的新作《迷失》领衔的放映单元,还给人们提供了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外国最新佳作的难得机会。

  去繁就简的口碑之作

  爱丁堡前沿剧展的开幕演出——西班牙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讲述一对老年夫妇平静如水的生活:安德鲁每日对着打字机噼噼啪啪地敲个不停,可惜写出的作品大都无人喝彩;多莉尼依偎着大提琴,想要奏上一曲,又怕发出的声响惊扰安德鲁的创作;儿子偶尔回来看望他们,又匆忙地离开。夫妻俩在日常的琐碎中日渐老去,曾有的激情与热爱都归于平淡还有那不可避免的争吵……看似恒定不变的日子被一纸诊断书打破,多莉尼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生活渐渐不能自理。病魔吞噬着多莉尼的记忆与健康,但也改变了安德鲁对妻子的态度,旧日的美好重又浮上他们的心头。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她拉的最后一支曲子叫《安德鲁》,而他写的最后一本书叫《多莉尼》。

  没有宏大制作,没有明星阵容,也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一切看似只是“流水账”式的将最本真的生活记录还原出来,却传递出了一份别样的细腻与温暖。人们在重压下麻木、忙乱的生活,以及心底对爱的渴望与恐惧,被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舞台上。在场的每个人由此获得了一段与自己独处的时光,放下伪装与防备,伴随着作品的讲述,此时欢笑,彼时又不禁落泪。来自西班牙的库伦卡剧团,在建团之初便确立了以面偶演出、通过肢体动作讲故事的方式,他们想要创造一种跨越隔阂、超越语言并带给观众震撼的戏剧表达。《安德鲁与多莉尼》的创作初衷,则是由于对老年人情感生活的关注而萌发了想要做一部表现他们生活的作品。剧中3名年轻的演员用他们炉火纯青的肢体动作,演绎出了十几个不同的角色。在排练初期,他们还设计有一些简单的对白,但随着创作的深入,这些语言被完全摒弃。细致编排并默契配合下的一举一动,搭配上重复出现以构成情节标志的简单旋律,在清晰而简洁中让观众领会到人物每一次心理的变化与情节的推进,去繁就简的表演变得更加富有力量。一切看似“无言”,却又在观众的脑海中阐发出了“千言万语”。舞台并没有因为面具的覆盖而丧失对情感的传递,在面部表情和台词之外,观演关系反而更加澄净。

  真正的佳作,其能量往往超乎想象。因为经费不足,《安德鲁与多莉尼》事先并没有任何宣传,但在上海演出两天之后,观众们的好评与推荐就通过网络、微博等方式传递给了下一站杭州,3天之内,演出票的销售额增加了约300%。而在北京本已结束的首轮演出,也因为观众高涨的热情而临时决定在12月18日至22日加演5场。从创作到演出的过程中,许多困难还因为素不相识的朋友们出手相助得以顺利解决。最让水晶念念不忘的就是演出10天前,他们还在寻找剧中多莉尼所用的大提琴,而剧团所要求的硬质琴盒更是难找。情急之下,只得通过微博“求助”。没想到不到两个小时,大提琴家宋昭便联系到他们,分文不取地将自己的琴提供出来,还有那贴满了世界各地巡演贴纸的琴盒。在中国的舞台上,这个琴盒也成为了观众心目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它记录着女主人公一生的荣耀与光彩,饱含着所有的情感与记忆,在剧终时男主人公的轻抚之下,如泣如诉,堪称神来之笔。

  前沿剧更应贴近普通观众

  “戏剧应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形式。”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戏剧创作、评论以及中外戏剧交流的水晶说起之所以将剧展定位为“前沿”,并不意味着单纯追求表现形式上的另类或者脱离大众,而是希望用更多的创意引领戏剧的发展。现在国内的戏剧市场看起来很繁荣,实际上已经遇到了发展中的瓶颈。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创作思路和题材都相对单一。而此次参演的剧目,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拓宽观众的欣赏视野以及戏剧人的创作思路。

  除了《安德鲁与多莉尼》之外,《屋中怪兽》作为苏格兰剧作家戴维·格里高的最新力作,被称为“教材级的无实物表演戏剧”。整部作品以流畅的情节、精巧的结构以及演员们高超的形体与演唱能力获得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褒奖。作为梅耶荷德戏剧理论在中国的践行者之一,香港导演邓树荣一直致力于将演员的表演置于戏剧的核心位置。此次简单逗趣的《教室也疯狂》从始至终没有台词的出现,所有的笑点都是由演员的肢体表演来完成。作品从中国传统戏曲、日本能剧到攀岩、抢包山等体育项目中汲取灵感,5个演员用有限的舞台空间接近无限的肢体极限,令观众大呼过瘾。《看着我倒下》则是从一开始就打破了舞台上通常所建的“第四堵墙”,让观众参与其中,从旁观者变身当事者,并最终成为结局的共谋者。这样大胆的尝试,调动起整个现场的氛围,也将荒诞的风格推向极致。

  近年来的戏剧市场上,动辄就超过500元的票价让很多戏剧爱好者望而却步,一些真正优秀的作品也因此失去了和观众接触的机会。通过对国外戏剧市场的长期考察,也考虑到国内观众实际的文化消费水平,此次的爱丁堡前沿剧展推出了大量票价为50元的公益票,不局限于学生,普通观众也能够买到,另外还有不少100元的低价票。这样的做法在国内戏剧界尚属首次,水晶以及整个团队有他们的坚持:“国外的观众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欣赏到好剧,中国观众的收入不如发达国家,为什么却要以更贵的票价看戏?!我们的做法并不是为了吸引观众,而只是想要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戏剧带给大家的感动。”

  对于剧目的反馈,不同城市的观众也是各有特点。水晶认为,上海的观众对新鲜剧目的接受程度最高,即便是像《迷失》这样先锋的心理剧,大家也很热衷;杭州的观众之前看到此类作品的机会不多,所以特别热情;在南京因为演出大多到大学中进行,戏剧的互动做得最好;而北京的观众则是专业性最强,他们给出的评论也都言之有物,绝非泛泛之谈。爱丁堡前沿剧展经过多座城市的巡演,从几乎无人知晓到一票难求、场场爆满,这样的反响不仅令前来演出的剧团感动不已,也让水晶对中外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有了更大的信心。这次剧展之后,主办方还将在明年到爱丁堡举办中国当代戏剧30年的展演。到时候,会让更多国外的观众领略到中国优秀的戏剧作品。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