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数据加工验收会议召开

时间:2012年11月1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侯仰军

  11月2日,由中国民协组织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第三批图书数据加工验收会议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基地召开。会议由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主持,来自中国文联、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的民间文学专家刘锡诚、杨亮才、陶立璠、郎樱等30人出席。与会专家对录入的中国口头文学数据进行了一对一上机验收和集体验收,并检查了数据库图书整理情况。

  根据中国民协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作组的工作计划,图书数据加工验收分三批进行。首批1000本的图书数据验收会议于6月18日召开,与会的民间文学专家一致认为,数据制作符合要求,制作工作可以继续。第二批2000本图书数据验收会议于8月初和9月上旬分两次召开,也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本次验收为第三批验收。

  中国民协十分重视对各民族口头文学遗产的调查、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60年来,先后组织了200万人次在全国2800多个县进行民间文学的普查、搜集、记录工作,获得了近50亿字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其中仅《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就收有民间故事184万篇、歌谣302万首、谚语748万条。

  据罗杨介绍,《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曾经出版过省卷本,一省一卷,其中绝大多数县卷资料未被收入。这些县卷资料大部分为手抄本、油印本、铅印本,都是原始记录,附有讲述人情况(身份、年龄、性别等)、记录人与记录情况(记录人身份,记录时间、地点等),符合记录民间文学的国际惯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加上总量巨大,古今中外绝无仅有。鉴于传统纸质图书出版工程大、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传播共享,以及这批记录文本的无比珍贵的价值,中国民协决定启动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构建我国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资料最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数字图书馆。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民协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作组已完成5000本图书的图像扫描、图像处理、版式分析、文字处理工作,总字数达10亿字;数据库系统前端flash演示动画设计、数据库检索系统修改进展顺利。图书数据中的1000本图书完成了数据加工,通过了专家验收,并完成了二级分类工作,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4类通过了专家评估;2000本图书完成了数据加工并通过了专家验收,等待二级分类;最后的2000本也完成了数据加工。

  预计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第一阶段的工作即数据加工(数据录入)工作在今年11月底完成,随后将进行知识加工(二级分类)。预计全部工作将于2014年完成。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