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电影文化力与影响力
《边境风云》
《忠诚与背叛》
《消失的子弹》
《二次曝光》
《画皮2》
《听风者》
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国电影如何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品质、探寻有特色、有感召力的中国文化表达方式,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力和影响力,为国家战略和民族发展服务,都是颇具学术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近日举办的2012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关注的便是探寻中国电影的文化力与影响力。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所说:“当前中国电影产业需要学术总结,中国文化需要影像感召,中国电影产业需要文化导向以及智力支持。”
——编 者
当前中国电影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喇培康(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
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国电影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总体形势下,中国电影产业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步伐,保持着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年上半年,电影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这些挑战和压力直接转化为国产电影的风险,使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今年2月,中国和美国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达成了协议,再增加14部进口分账的高新技术规格的美国影片。分账比例由此前的17.5%,提高到25%。
这一协定的签订,是艰苦斡旋和不断努力的结果,维护了我国的文化安全,顾全了中美关系大局。但是由于每年新增进口高新技术影片和分账比例的提高,对中国国产影片市场份额的影响已经十分突出。今年3月到5月,国产影片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仅占票房总额的34.75%,一批好莱坞大片强势占据中国电影市场,国产影片面临空前压力。直到进入暑期档《画皮2》《搜索》等影片才开始扭转不利局面,使国产影片份额呈现上升趋势。造成国产影片前段时期遭遇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中美有关WTO电影相关问题协议签订之后,美国商业大片立即乘势而上,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但是我们的市场环境、市场策略,甚至心态和认识都未能及时做出调整,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另外一方面,在好莱坞片冲击下,由于我们自身创作水平不足和营销能力的薄弱,造成了进口影片一家独大的局面。世界各国都几乎遭受过好莱坞大片的强势冲击,使本土电影承受巨大的压力。这场冲击迟早会来到中国电影市场,面临这场冲击是中国电影无法回避的任务,也是中国电影一次历史性的考验,我们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总结世界各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视现实,提高实力,敢于抗衡,迎接挑战,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尽快缩短美国电影带来的风险周期,务必保证国产电影的主导地位。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电影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电影行业所处的历史地位。另外一方面,中国电影真正实现产业化改革不到10年,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发展道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和物质基础。如果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我们便能抓住未来的历史性机遇,成功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伟大转变。
应对挑战,树立自信,力争实现国产影片的市场反弹,这是目前电影工作者面临的极其紧迫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切实提高创作质量,促进电影创作繁荣。电影创作是电影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基础性问题。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指出,造成上半年国产影片市场份额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创作水平不高,没有能够与进口影片相抗衡的优秀作品。在保持电影产量稳定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必须把工作重点提高到质量上来,要打造出一批具备国际水准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转变电影发展方式,实现电影产业升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切实加强对电影创作的引导、切实加强对剧本创作的扶持,切实加强对优秀国产影片的舆论宣传,把提高质量、促进创作繁荣当做当前电影工作的首要任务。
第二,是利用文化差异优势,大胆开辟创新之路。电影艺术的内在原理、技术手段与语汇系统虽然初创于西方,但中国经过百余年的实践,以五千年中华文化为魂魄,以中华文化独特性为主体,形成了中国电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经验。这种植根于中华文化,贴近于生活现实,与观众的内在需求紧密契合的电影文化,对于广大中国观众来说有着天然的亲密性和接纳性。好莱坞进口片以其高科技的丰富手段,震撼性的视听效果,在世界电影中独树一帜,但是其内在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气质,与中国观众的欣赏需求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在短时期内体现不出来,但是随着同类型、同量级影片的不断增多,这种基于文化差异性所带来的审美疲劳和观众欣赏需求的不断提高与变化,将愈加明显。我们应该充分把握电影创作规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中国电影的文化特色和现实主义传统,创新电影的美学经验和表现手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以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国产电影来不断获得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第三,合理调控市场档期,保证国产影片的放映空间。今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达成协议,每年新增14部高新技术模式的美国影片进口,平均每月有两部到三部进口大片上映,全球分账商业大片数量的增加,极大的挤占了国产影片的上映空间。在我国目前电影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备,影院建设存在地区性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下,为保证国产影片拥有充足的放映空间,必须在现有的条件和政策框架内制定相关措施,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对电影市场档期进行全面合理规划。要联合行业协会组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将影片合理分布于全年的各个档期,改变旺季时影片扎堆,淡季时无片可上的局面。还要完善几个成熟的市场档期,充分发挥热门档期的市场效应,同时还要着力培育小长假等档期,充分挖掘这些档期的潜力,扩大国产影片的市场空间。
第四,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国产影片的扶持力度。积极加强与财政部等有关部委的协调与沟通,争取国家财政资金对国产电影的大力扶持,一是力争在原有国产电影精品专项资金每年1.5亿元基础上将额度进一步提高。二是按照进口上交税额设立支持高新技术格式国产影片创作生产的专项资金,既为高新技术格式国产影片生产提供强大支持,又能够避免贸易争端。目前这些工作正在有序有效的推进之中。另外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影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使它真正起到反哺电影产业,促进电影市场发展繁荣的作用,为中国电影创作生产和发行放映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第五,进一步重视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中国的电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正日益向高端化方向发展,不断涌现的现代化城市影院以大规模、高技术、新设备为特点,给电影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但光有高端设备,没有高端人才,是制约当前电影发展的瓶颈之一,无论是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还是具有全面实战才能的复合型人才,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欠缺与不足。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挖掘,深入研究电影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探索建立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的有效机制,加快培养一批既懂艺术,又懂技术,既懂创作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好的顺应电影产业发展的需要,还要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高端专业型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拔尖创新型的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评论家等,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人才辈出的繁荣局面。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