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民歌《茉莉花》成为六合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专家评审组到中国民歌之乡六合考察

时间:2012年10月1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王爱国

 

  南京市六合区申报“中国民歌之乡”评审会现场

  6月24至26日,“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专家评审组一行,到六合考察南京市六合区申报“中国民歌之乡”工作。专家评审组成员由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吴元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和云峰,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教授柯琳,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王锦强,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慧芬,江苏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杨企鹏,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陶思炎组成。六合区委副书记、六合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彭家龙,六合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安凡,六合区副区长金齐鸣、蒋锡林等参加了考察活动。

  六合是蜚声世界的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民歌在六合演化传承已有2500多年历史。据统计,流传下来的六合民歌有100多首,被省、市、区收入非遗名录的有48首,《鲜花调》《摘红菱》等12首民歌被收入《中国民歌》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民歌《格登代》曾被编入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材。2002年10月,六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音乐文化节(后更名为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雨花石国际文化旅游节),迄今已历十届,民歌《茉莉花》已成为六合一张香飘四海的“文化名片”。

  活动期间,专家评审组进行了紧张有序的考察评审工作,观看了六合申报“中国民歌之乡”专题片《千年传唱有奇葩》,听取了六合区领导申报工作汇报,查阅民歌档案资料;到金牛湖、冶山镇、八百中心小学、长芦街道、葛塘街道等实地考察,听六合原生态民歌、观看留左大鼓、南京白局表演等;晚上还观看了“六合民歌专场汇报”演出;召开了“中国民歌之乡”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六合民歌传承人情况,民歌的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六合区领导表态,申报只是一个开始,并对今后民歌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作出了承诺。

  在总结会上,王锦强宣读了评审组专家代表王慧芬的评审意见。王慧芬指出,六合申报“中国民歌之乡”工作,一是得到六合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对申报工作提供支持、创造条件;二是六合民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影响广泛,六合民歌内容健康、语言朴实、曲调优美,生活气息浓厚,易学易唱易记,六合民歌保护有力、传承有序,民间活跃着一支民歌手队伍;三是六合区申报工作举措得当,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档案资料齐全,基层组织工作扎实,群众参与度高,成立了许多“民间艺术活动中心”。希望六合以创建“中国民歌之乡”为契机,在民歌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上做出更大成绩。

  经专家组讨论,一致同意向中国民协推荐授予六合区“中国民歌之乡”称号。

南京市六合区区委书记李世贵在《茉莉花》·雨花石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致辞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区长霍慧萍在《茉莉花》·雨花石国际文化旅游节上致辞 

专家在南京市六合区“中国民歌之乡”评审会现场查阅艺术档案 

《广播歌选》杂志社长覃继红(左一)为六合区“民歌采风基地”授牌,李亚太接牌

中国民协副主席吴元新(左一)授予六合区“中国民歌之乡”称号,六合区文广局党组书记李亚太接牌

 南京市六合区“中国民歌之乡”文化遗产保护日大型文艺汇演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