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大视野]书非书

时间:2012年09月1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韩雪竹(编译)
[大视野]书非书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书籍的形式、作用及其对人类历史进程和文明传承的重要性,有着根深蒂固的理解。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书籍的形式、作用及其对人类历史进程和文明传承的重要性,有着根深蒂固的理解。从《圣经》到《古兰经》,从普林尼的《博物志》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这些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书籍至今仍是人类对宗教和科学理解的范本,其理念也在广泛的传播和持续的发展中得以不朽。与其他消费品不同,书籍似乎有一种远高于其商业价值的社会价值。虽然根据经济学所倡导的价值规律,现代科技的价值远远超过那些印刷品,但人们仍坚持认为书籍比现代科技拥有更为持久和严肃的生命力。

  如今,有很多书籍艺术家选择重新使用已出版的书籍作为媒介进行雕塑,他们把书籍打碎分解进行解构和重塑,就像制作动物标本一样。经过艺术改造之后的书籍虽然以艺术品的形式永存,却不再拥有自身的生命存在。在科技进程和历史遗产的战争中,书籍雕塑家成为了众矢之的,受到了极为激烈的批判。人们把对书籍的毁灭或重塑看成一种亵渎,即使当下书籍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受到其他信息媒介的强烈冲击和挑战而处在一种岌岌可危的位置。

  书籍艺术家着眼于书籍中结构及其相互作用,他们用手中的匕首和解剖刀对其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书籍自身所拥有的“句式”被切割和剥落以创造一种新的语境和更为流畅的论述方式;词语被擦除;书籍的外观重新回归到了他们作为纸张第一次出现时的有机物质状态。不用惊讶书籍的解构和拆析让如此多的艺术家痴迷并且在全世界的艺术学院都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因为在这条路上,书籍已经走过了几个世纪。

《1966》 2009年 Cara Barer 艺术家将旧的、被丢弃的书用水浸泡后塑形并拍照

  《保持新生》 1999年 Graham Hay 这件作品是用一本印错了的关于政府腐败问题的调研报告制作而成。艺术家将报告文本削切成碎片并塑造成椭圆形

《桥》 Susan Porteous 艺术家将书籍分成多个部分后将其串联,并与其他材质进行组合搭配

《地图集》 Michael Bom 设计师利用一本地图集和其它材料组合设计出的灯具作品

  《天书》 1987年-1991年 徐 冰 此作品将宋体字拆分并做块的重新堆叠,重新制造出一种新的、没有含义的文字,用这种文字来让人们重新认识中国

《通往美好阅读体验的阶梯》 Jim Rosenau 用7本不同造型的书设计的墙面书架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