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浮躁时代的深沉思虑者——评聂冷的杂文创作

时间:2012年08月0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朱向前

  报刊上发表的多数专栏文章,要么是陈词滥调、千篇一律的官腔说教,要么是隔靴搔痒、言不及义的东拉西扯,直可以叫人看得昏昏沉沉光打呵欠。

  杂文,过去一般登在报纸副刊的旮旯里,因此又叫做“报屁股”。不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过鲁迅等一代大家的大力经营,这种原本无足轻重的“报屁股”竟一时成了与独裁专制政府进行英勇战斗的投枪匕首,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由于有了鲁迅杂文这个参照系,后来,杂文就变得非常棘手了——完全照搬鲁迅的套路,则不仅艺术手法上犯了雷同的毛病,更重要的是,它在政治上已经变得“不合时宜”。如果抛弃鲁迅的路子,甚至连讽刺幽默都不敢来上一点,则文章会显得缺乏骨力和风味,变成寡淡无味的温吞水。故而虽然我国文学创作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可以说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杂文的园林却日见式微。极而言之,我们的文学界甚至直到今天还没有真正理清该如何创作杂文的思路。报刊上发表的多数专栏文章,要么是陈词滥调、千篇一律的官腔说教,要么是隔靴搔痒、言不及义的东拉西扯,直可以叫人看得昏昏沉沉光打呵欠。

  恕我冒昧,我只是泛泛而言,近60年来我所见到的鲜活动人的杂文确实不多,而并非断言杂文的园林里连一朵灿烂怒放的奇葩都没有。当我读到手头这部聂冷先生近年来所创作的杂文集《不想做牛》时,就有一种顿觉清风扑面、眼前一亮之感。

  作为一名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历史和社会担当感的中国知识分子,或者说社会的先知先觉者,聂冷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虽身在江湖,刚够小康,而却“思接千里”,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成了他的“主旋律”。他的这部杂文集,就正是他的思想“主旋律”的现实反映。可以说,他是一个从未居庙堂之高而仍忧其民,历来处江湖之远却常忧其“君”,且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落拓君子。

  聂冷的杂文可以说很好地继承了鲁迅杂文直面社会、独立思考、尖锐泼辣、傲骨铮铮的清高传统,而又不同于鲁迅对现实政治采取的彻底决裂和着意摧毁的决绝态度。与鲁迅杂文相比较,他的文章虽然也直面社会、尖锐泼辣、锋芒毕露、鞭辟入里;但却都是针砭时弊,意在“补天”;充满了对批评对象的爱护和善意,其主旨全在于促进改革开放,着眼于国家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完善;正所谓“忠言逆耳而利于行,良药苦口而利于病”。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现今杂文既需要尖锐泼辣,而又必须合“时宜”的矛盾。

  聂冷虽则以纪实文学创作而知名,但他无疑是一个知识广博的大杂家。为了条理清晰,他把这部杂文集分为说人生、说世事、说政治、说外交、说教育、说文化六个部分,实际上他的作品古今中外、自然百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无不涉猎,且笔趣所至悉皆入理。例如,他在“说外交”部分中,就说到了如何运用军事战略威胁手段确保国家安全的问题,这显然是一个一般文人不大涉足的领域。

  聂冷的杂文显示出一派眼界深邃和情怀旷远的名士风范。他很少关心个人的小情小感,一切着眼社会大局;即使个别抒发个人感受的篇章,实际也深寓着普遍的社会关怀。这就使我对他的精神器局有了全新的估价:他是一个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和小我识见之人,因而,文如其人,他的文章也全都是与社会大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大我之见。而在他所处的环境中,有着他一样胸怀和识见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聂冷的杂文集通集是真话,是真情。杂文之所以不好写,主要就在于一篇好的杂文必须要说真话,抒真情。而说真话抒真情就难免触及社会敏感问题;触及社会敏感问题就难免会得罪人。得罪一般人还不打紧,若得罪的是权势之辈,那就可能危及身家。因此,即便在法制社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杂文家,也必须要有点不避嫌疑、不畏斧钺的“海瑞”精神。聂冷的杂文多一针见血人人可感,但没有一番超脱个人利益得失的勇气是不敢言及的。其实一名优秀的杂文家,就应该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中敢于揭穿骗子谎言的小孩那样既天真无邪,又率真无畏。

  聂冷的杂文可谓风韵十足,余味绵长。聂冷自谓其文深受苏东坡、鲁迅和毛泽东的影响。从这部杂文集中就可看出,其字里行间确实颇有几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慷慨激昂和“大江东去”的绵远壮阔,以及愤世嫉俗之姿态。几乎可以使人不看署名而认出其文字和感受其文气。俗话说,书贵一体,文贵一家。无论书法还是文章,首先都离不开模仿和借鉴,但是,最终都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独此一家的风格,才能称得上高妙。而聂冷的文章显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编辑:刘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