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在剧场里,有多少奇迹都可能发生

时间:2012年07月2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高艳鸽

——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首演推介剧场见闻

现代舞《舞与线循环空间软雕塑——艺术装置与身体》剧照

相声剧《老佛爷的爷》剧照

  7月20日,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剧场,作为“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旗下全力打造的品牌活动之一的“首演推介剧场”在这里举行。“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是由北京文化艺术总公司发起,依托歌华院线,由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运营的集线上和线下于一体的综合演艺服务平台。这是一个打造适用于演艺行业发展需求的服务性平台产品。而“首演推介剧场”则是邀请本年度即将进行首轮演出的演出项目进行展示和推介。所以,在当日的推介现场,吸引了演出界的诸多制作推广机构以及剧场负责人、制作人、艺术家等汇聚一堂。

  整个推介过程中,包括现代舞《活着就好》《舞与线循环空间软雕塑——艺术装置与身体》、相声剧《老佛爷的爷》、话剧《这是真的》、实验京剧《灯官油流鬼》、演唱会《影响》在内的6个演出剧目以现场片段表演、视频播放和PPT等展示方式上台做了推介,同时还有其他20多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剧目也在现场进行展示宣传,比如上海何念戏剧工作室带来的话剧《失恋33天》《步步惊心》、河北省话剧院的话剧《古怪的一对》、北京多多愉快文化传播公司的音乐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北京曾经剧社制作的《曾经》系列剧、木马剧场的话剧《中央公园西路》等。这些为数众多的即将上演的新剧目以及一些已经在市场上创下口碑的剧目,恰是当下演出市场的一面镜子,可以看到当下的艺术创作和演出市场正在发生着什么故事。

  相声剧,既是“相声”也是“剧”

  继推出相声剧《六里庄艳俗生活》之后,至乐汇舞台剧用两年时间创作了相声剧新作《老佛爷的爷》。至乐汇舞台剧执行长孙恒海带着它来到了推介现场,两位演员穿着清朝的长袍戴着假辫子上台表演了其中的一个片段。当年《六里庄艳俗生活》开票3天后就卖光了5场演出的票,并创造了极好的口碑。“《六里庄艳俗生活》的包袱特别密集,观众从开始笑到了最后,但是故事性比较弱,所以《老佛爷的爷》在此基础上寻求突破,创作时强调了故事性。”孙恒海介绍。《老佛爷的爷》也引发了推介现场关于相声剧的讨论。

  在大陆,相声剧还是一种认知度不是很高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德云社、嘻哈包袱铺等相声团体都在尝试相声剧的创作。“相声剧在大陆还没有完全确定其展现形式和形态。”资深曲艺策划人谢岩表示。“相声和相声剧有多大的区别呢?在开拓这个领域的从业者那里,也还没有一个完全的标准。”他说,“传统的相声是‘一出一站一笑一散’,但是在剧场越来越大观众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就有了局限性。希望相声剧能早日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

  看了《老佛爷的爷》之后,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驻会副主席杨乾武觉得虽然演员们说的是清朝的故事,但是不一定非要化装出场,“在现代剧场演员是可以跳进跳出的”。在他看来,相声剧不在于用什么样的外在形式表现,最重要的是有没有戏剧的内在因素,“台湾的相声剧有一些很成功的例子,比如赖声川的《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等,是非常有情怀的大戏。当代戏剧的概念本身就是能综合很多东西的,相声剧应该具有戏剧的思想内容和内在结构。”

  “实验”,创新可以很大胆

  舞台上构造了多维空间:大屏幕上播放着上海自1949年以后的城市变迁和发展史,配以广播音解说,舞台上有一个古老的电视机,里面播放着一位平凡老人一天的平淡生活,三个舞者分别扮演奶奶、孙女和“城市人”,用肢体演绎情感和故事。这是现代舞《活着就好》的演出现场,台下的观众显然被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吸引了,片断展示结束后,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是《活着就好》在国内的首次预演。该剧由歆舞界艺术实验室带来,奶奶的扮演者、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史晶歆是该剧的创作者,也是该实验室的艺术总监。2010年她在纽约大学访问期间,受邀为新加坡艺穗节创作一个委约作品。出生于上海的她决定做一个城市的故事,更具体地说,就是做城市中的情感故事,于是就有了《活着就好》。在此之前,史晶歆做的都是很抽象的舞蹈作品,“因为肢体语言具有抽象性,所以很多人觉得很难看懂。”所以这次她把视角从个人内心拓展到了生活视野,把焦点落在奶奶的生活以及她和奶奶之间的情感上。剧中的很多细节,都是她从奶奶的生活中提炼出的故事。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刘建对此表示了认可:“历史由最细微的私人感情构成,用私人叙事表达宏大主题,这部作品做到了。”

  成立艺术实验室,史晶歆说自己是“体制内的人在做体制外的事情”。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很少组成团队出来演出,所以她成立实验室的目的是:“希望院校创作能够走出校门面对更多的观众,让大家看到我们舞蹈界在做什么,面对这个世界和社会,我们也有我们的声音和表达的态度。”

  韩非子剧社创作的实验京剧《灯官油流鬼》则将京剧和皮影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融合,演出现场,舞台上的京剧表演和皮影表演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了这部由京剧经典剧目《铡判官》改编的作品。该剧社社长韩迟介绍,这部戏的主题音乐、重要元素是京剧,京剧的传统表演形式依然保留,但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也邀请到了来自法国的导演和灯光设计师加入主创团队,所以将其定位为“实验京剧”。“希望通过这种表现方式把传统艺术变得更加时尚,更贴近现代观众。”她说。今年5月到6月,该剧应邀赴法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巡演演出和文化交流。

  跨界,让舞台奇异起来

  雕塑家任舞台演出的服装设计师?这是完全可能的。现代舞《舞与线循环空间软雕塑——艺术装置与身体》,就是由舞蹈家施晓娟和波兰雕塑家合作完成的。在这部作品中,有很多条线出现在舞台空间里,施晓娟在一根红色的线里舞蹈,她本人成为整个装置作品的一部分。

  北京现代舞团团长、舞蹈家高艳津子眼里的施晓娟,是一个“艺术个性特别强的演员”,这部现代舞作品在她看来很接近施晓娟真实的性格,“比较自由,随着性情表达自己的身体”,“她身上的一部分创造力来自于她跳舞时的性情,这很可贵”。她很肯定这种跨界合作的价值,“专业分得特别清晰,对我们开放的心灵是有所阻碍的,因为对于观众来说,不在乎欣赏的是音乐还是舞蹈,而是当他们走进这一刻的时候,事实上是和一个生命体对话。因此跨界会让生命更加活跃。”

  随着跨界逐渐成为艺术界的一种潮流,很多舞台艺术的跨界表现形式都颇具想象力,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在本次推介会上北京新坐标文化公司推介的《乐器也疯狂》,这是一个3D多媒体音乐会,是将3D全息投影和交响乐队结合的一场演出,通过真人表演和3D视觉效果,实现对交响乐更形象化的解读。

  今年4月,随着小柯剧场开门迎客,著名音乐人小柯也正式跨界到戏剧圈,自编自导话剧《因为爱情》,并在剧场成功举办了“青春音乐祭”的系列演出,一改演唱会在大型体育馆演出的惯例,将其搬到小剧场,成为和观众近距离交流的音乐会。即将于8月开幕的演唱会《影响》依旧走此路线,这一次,将邀请到齐秦、熊天平、袁惟仁等5位台湾著名音乐人为大陆观众演唱。相信会吸引一批歌迷前来捧场。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