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曲”献给德彪西——“纪念德彪西诞辰150周年专场音乐会”在京举行
7月14日,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以下简称“芭交”)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名为“夜曲——纪念德彪西诞辰150周年”的专场音乐会,由指挥家张艺执棒。音乐会的上半场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作品为主,包括《小组曲》和《三首夜曲》,下半场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五首素描练习曲》以及雷斯皮基的《罗马松树》。
在音乐史上,德彪西的地位独特而令人敬畏,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孜孜不倦的改革家,这不仅仅在于他本人的艺术成就出类拔萃,更因为他闯出了一条新路供后人探索,直接影响到其身后的欧美许多著名作曲家,其中就包括梅西安、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等一大批蜚声20世纪国际乐坛的作曲大家。德彪西不仅在作曲技巧上不断创新,无论在和弦、和声,还是在配器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同时在音乐的色彩、细腻以及抒情性等方面既继承了法国音乐的传统又别具一格。德彪西一生创作了无数的优秀音乐作品,其中标志其艺术最高成就的当属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特》。德彪西还有很多作品为后人所称道,如管弦乐曲《牧神午后》、交响素描《大海》等等。
《小组曲》原是德彪西于1889年创作的一部钢琴四首联弹作品,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并流传至今。提起“夜曲”,很多人自然想到肖邦,也为之倾倒。然而德彪西的《夜曲》也独具魅力,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完成于1899年的三首《夜曲》由《云》《节日》和《海妖》三幅生动的音乐画面组成,体现了三种“自然的现象”,以大自然悠悠白云、熠熠光辉、奔腾江海为题材,宛如印象派的风景画。对此,德彪西有过自己的解释:“《夜曲》的标题,在这里应作较一般性,尤其是较富装饰意味的解释。它不采用《夜曲》惯有的形态,而以特殊的印象与光影为焦点,烘托出包括的所有意象。”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奏《海妖》这段音乐时,北京节日合唱团的音乐家应邀与“芭交”同台献艺。
与德彪西同时代的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于1911年的《五首素描练习曲》是一部难得一见的“音画交融”且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奥托里诺·雷斯皮基是20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罗马三部曲”是其代表作,即《罗马喷泉》《罗马松树》和《罗马节日》。其中,《罗马松树》创作于1924年,作品中,作曲家试图以大自然为出发点,旨在唤起人们的回忆与幻觉,那些最能代表罗马的百年老树已成为罗马生活中重大事件的见证者。
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纪念日,也是法国国庆日。法国大革命所追求的“变革”对后世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了作为法国人的德彪西,因为德彪西就是一位在音乐创作上追求变革的音乐家。选择在这一天举办“纪念德彪西诞辰150周年”专场音乐会,既是一种巧合,也有着特殊意义。
其实,与其说这是一台“纪念德彪西诞辰150周年”的专场音乐会,倒不如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典音乐之旅”,因为无论是拉赫玛尼诺夫,还是雷斯皮基,作为德彪西同时代的作曲家,多少都受到了德彪西以及那个时代变革的影响,而且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作曲大师。更值得关注的是四部大部头作品,都是有标题性的音乐,观众能在音乐的世界里欣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