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众不同的雷锋
雷锋一脸灿烂地在天安门前停着的一辆摩托车上留影,他身体前倾,仿佛正在长安街飞驰。这可是绝大多数男青年都会有过的梦想。
光荣入伍
《雷锋:1940-1962》 师永刚著 三联书店出版社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几代人都是唱着这首歌成长的。从小到大,雷锋成为我们记忆里无法抹去的符号,读《雷锋日记》,看雷锋电影,学习雷锋事迹,学雷锋做好事……离开雷锋的日子里,绝大多数人还能对他的身世事迹如数家珍。
一个贫苦出身的孤儿,一个对旧社会充满仇恨的少年,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战士……对雷锋的赞美之词多如牛毛,他生前身后获得荣誉无数。他几乎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精神,还在影响着中国和中国人。
雷锋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要出一本关于雷锋的书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的是海量的资料和文章,随便都能出本皇皇巨著;难的是这样的“炒冷饭”能吸引人吗?
三联书店推出的师永刚主编的《雷锋:1940-1962》无疑是成功的,甫一上市就引起媒体和市场的关注。这本书让现代人还愿意花钱,自发地学习雷锋。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本《雷锋》与众不同呢?
众所周之,这本书的编著者师永刚是发掘“画传”系列而闻名,后因“画传”蜂拥而起而声名贬值,他又改叫“私家相册”、“映画”。这本《雷锋》基本还是一脉相传的以图制胜,只不过干脆连“画传”名字也省略了。
这本书通过非常丰富的图片及文字,以现代眼光对雷锋的全新诠释,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英雄。书中的照片囊括了雷锋的童年、学习、工作、当兵,甚至多年来被掩埋的恋爱,让读者从方方面面去认识雷锋,认识那个特殊的时代。
翻阅完这本书后,我们会轻易地发现雷锋同志的两大爱好,写日记和照相。雷锋生前给这个世界留下了10本日记,还有300多张照片。
对每个从小受到过爱国主义教育的青少年来说,对雷锋日记绝对不会陌生。版本众多的雷锋日记,最初只是为了更加生动地展现榜样形象以配合对雷锋的学习,但渐渐地承载越来越多的教化任务。其文风影响了一代青少年的课堂作文,引导了扶老奶奶过马路题材类型的诞生。
让人惊喜的是,在师永刚的这本书里,居然还能看到雷锋在当兵之前写的爱情小说、诗歌等作品。原来,雷锋曾经还是新中国的文学青年。
雷锋广为流传的形象照就那么几幅,就是这些图片至少影响了三代中国人生活的影像,据统计除领袖像之外,雷锋照片是被最广泛印刷、传播的人物肖像。
由于这本书图片主编正是雷锋生前摄影师张峻,所以书里近一半的照片是首次公开,很多近乎时尚的照片,彻底颠覆了雷锋过去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很难想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有人竟然能够拍摄那么多的照片。
比如书中有这样一张照片——雷锋一脸灿烂地在天安门前停着的一辆摩托车上留影,他身体前倾,仿佛正在长安街飞驰。这可是绝大多数男青年都会有过的梦想。
这本书告诉我们,雷锋是一个精神符号,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图腾。但不能忽略的是他同样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他喜欢时尚,所以他的遗物里整理出了手表、皮鞋、毛料裤、皮夹克;他年少轻狂,所以偶尔也喜欢向人炫耀一下他的军功章;他也有爱美之心,所以喜欢拍照,会偷偷留刘海,在部队时就藏进帽子里,外出时把帽檐儿往上一顶,刘海就露了出来。
雷锋和那个时代每个青年一样,甚至走在潮流的先锋里,他参加少先队、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成为钢铁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期的主流生活。
还原英雄本色,并不是要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把其从神坛上请下来并不是为了亵渎他,而是更加清楚的看到一个真实的雷锋。
在去除了那个时代刻意赋予的理想化、完美的形象之后,剩下的才是真实的凡人雷锋。雷锋也因为有缺点才可爱,他并不是一个遥远时代那个只会做好事的傻子,他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善良的人。
“人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国家也在寻找自己的雷锋。”这是《雷锋》这本书的宣传语,理解了这句话也会理解每年都会出现在我们视野的那位小个子兵。
正像师永刚自己所总结的,在今天重提雷锋,如同重提遥远的上世纪60年代,有大片的红色,也有大段的激情;而我们今天看雷锋,不仅仅是带着怀旧气质看一个遥远的背影,我们怀念这个人,也不仅仅是怀念历史上的某种风尚,某种想象中的道德以及我们想象中的道德的还原。
(编辑:孙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