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走进城市 拥有更加丰富的质感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近日发起“城市中国与芭蕾计划”,旨在让芭蕾走进各类大、中、小城市。该计划希冀让中国大众市民欣赏到芭蕾这类很多时候为高端人群独享的优雅艺术,又让中国芭蕾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化运营模式,解决一直困扰中央芭蕾舞团创作、培养人才的资金难题。近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等单位举办第十期“城市会客厅”访谈活动,在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的视野里,“城市”这个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模样,它背后蕴藏着大量芭蕾艺术的欣赏者、消费者和支持者以及他们所构成的芭蕾文化。——编者
中央芭蕾舞团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芭蕾舞团,成立于1959年。“城市中国与芭蕾计划”是指中央芭蕾舞团(以下简称“中芭”)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协助下,编排优秀曲目,根据大、中城市的要求,进行巡演。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推进高雅艺术走进城市,同时也为中芭发展寻找更大的空间。
◎ 没有城市文化就没有芭蕾
问:“城市中国与芭蕾计划”的内容是什么?在您看来,城市与芭蕾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城市这个主题和芭蕾这个艺术门类之间可以联结出一个很具体的计划?
李铁:芭蕾这个艺术门类出现于意大利,产生于城市,没有城市文化也就没有芭蕾。随着西方国家城市兴起至今,城市化率已达到80%甚至90%以上,作为古典艺术代表的芭蕾,在城市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规律去研究——一个城市的发展,仅仅是看到一些高楼大厦、一些基础设施、一些表象的东西是不够的,还要看到它内在的东西和内容,城市文化恐怕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
此次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策划这个项目,是根据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提出的——如何提高城镇文化素质、提高城市文化形象、打造城市品牌,从而推动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带动城市整体素质提高。出于以下两点考虑,我们想把芭蕾因素纳入其中。
第一,芭蕾在中国的城市中经历过很好的普及阶段。有一定年龄的人都知道《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还有《天鹅湖》,对芭蕾都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同时,芭蕾是集各种古典艺术于一身的艺术形式。比如说起交响乐这个话题,就不能不提《天鹅湖》的音乐。芭蕾也对之后的舞台美术、舞台形象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更不能忘记芭蕾中的故事,所以芭蕾可以在一个艺术形式中涵盖多种艺术元素。这就让我们想到,在致力于推广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素质的时候,如果借助一个交响乐团推广,恐怕很难达到效果;但推广芭蕾舞是最简洁、最方便的,而且它一下子站到了顶端。
第二个原因,在于城市的需求。在海南的博鳌地产论坛上,有一个地产商提出要打造一个“芭蕾雨”的地产项目,地产商在打造地产形象、地产品牌的时候,借助了芭蕾尊贵、高雅的艺术形象。在和中芭接触之后,我就在想,如果把城市和芭蕾结合的计划推广到全国,一方面有助于古典艺术、高雅艺术的推广,使我们的城市不会停留在简单的物质形象基础之上,通过文化形象的提高来改变城市的品位,改善大众的生活,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高雅艺术也需要城市的支持,我们推广芭蕾的同时,可以带动一些企业、商业品牌参与这个策划,支持中国芭蕾舞事业创造出更多的精品,为社会、为城市、为大众生活服务。
冯英:我们最开始的共识,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芭蕾事业、资助芭蕾项目,把企业家建设自己的文化品牌这个需求与我们的艺术创作相结合,共同搭建平台,后来,我们将芭蕾文化延伸到城市。现在正好是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国家对文化重视的程度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真的很需要城市文化的重塑和弘扬。
1982年,我去巴黎,一下飞机就感觉这个城市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文化艺术和它的城市建筑与人文,一种让你一来就觉得这是艺术之都的氛围。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巴黎歌剧院,还有城市的园艺,包括建筑、雕塑,全有舞蹈感。其实芭蕾可以让你直接感受到心动的感觉,欣赏芭蕾是一种激发,然后令人激动。芭蕾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在直观的剧场氛围之下追随心灵的陶冶,而不仅仅是美感。这可能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寻求的,市场道路与艺术发展的共同点。
问:“城市中国与芭蕾计划”在今年正式起步,组织方要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李铁:实际上去年就开始付诸实践了——希望中芭建立一个市场营销机构或团队。
第二步就是帮助芭蕾舞团“走出去”,走向不同的城市,走向大企业和集团,走向使馆,把芭蕾演员带出去,进行宣传。我们为此举办了几个活动,邀请各地方城市和企业界的代表参加,让芭蕾界和企业界互相了解——芭蕾舞团愿意到什么地方演出、在计划这些演出的时候,企业界是否愿意进行某种形式的合作和赞助,这就是一个计划的开始。这个城市计划希望能为中芭插上新的翅膀,中国的芭蕾更深入地走进城市以后,也能够让我们的城市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