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已破110亿 预计全年将130亿
大多数人都认为正在热映的《失恋33天》获得巨大成功是因为运气好,但业内专家认为,它是被逼上梁山,不得已才打出一片江山。
上周末,2011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企业老板、院线经理和业界专家齐聚一堂,为中国电影“号脉”。
业内认为,随着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各方面都面临结构性调整,而《失恋33天》堪称打响了结构调整第一枪。
票房成绩
全国10月底突破110亿
2010年,中国电影全国票房达101.72亿,创下历史新高,从此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在本届年会上透露,截至10月底,2011年中国电影的全国票房已突破110亿,预计全年将突破130亿,继续保持着大约30%的增长率。
影院建设方面,2010年中国平均每天增加4.3块银幕,居世界之最;2011年,中国电影平均每天增加的银幕数达到8块,实现了“井喷式”增长。
可以预见的是,到今年年底,全国的银幕总数将接近10000块——去年底是6200多块。
北京超10亿继续领跑
2010年,北京地区全年票房11.8亿,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城市票房冠军。
而据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李春良透露,截至10月底,今年全市票房已达到10.28亿元,为全国城市最高。而每年11、12月是全年最为高产的一段时间,预计今年北京市的全年总票房将在13亿左右,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继续领跑。
同时据李春良透露,截至10月底,全市影院达到116家,银幕610块——2010年底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02家和510块,居全国城市之最。
发展方向
中小成本电影将成主流
尽管形势一片大好,但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中国电影在表现形势、投资额度、传播渠道、营销理念、消费体验方式以及门票价格等诸多方面都即将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在这方面,《失恋33天》可谓打响了第一枪。
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开始,中国电影迈入大片时代,尤其是古装动作大片时代,《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让子弹飞》以及即将公映的《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等,都是耗资巨大,当然它们也是中国电影的票房主体。
但这两年特别是今年,中小成本影片开始崭露头角,目前正在热映的《失恋33天》,制作成本仅890万(加上所有宣发和营销成本不足1500万),目前票房已超过3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大的黑马。
而在业内看来,《失恋33天》的成功代表了一个新的开始,那就是中小成本电影即将上位成为主流。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说,《失恋33天》的成功是被“逼上梁山”,无奈之举下获得的成功:“通货膨胀让电影成本高居不下,相比于大投入影片,中小成本的影片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智慧和胆魄,试图和观众走得更近。”
而这一点,也代表了将来电影制作的走向,那就是一定要有智慧,要贴近观众。广东省电影公司总经理赵军也表达了大致相同的观点:“电影是一个大众消费产品,所谓大众消费,就是大众在一起的消费,它必须要贴近大众才行。”
专家们预言,《失恋33天》之后,中国将崛起一大批中小制作的影片。尽管会死一大批,而且会死得很惨,但像《失恋33天》这样的电影,却代表了将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
隐忧重重
提高质量拒绝“娱乐至死”
目前,中国电影的年产量已经超过500部,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位居世界第三。而在产量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相对比较浮躁、缺乏营养、娱乐至死的电影。
业内专家认为,这是将来中国电影生产要调整的一个方面。
八一电影制片厂知名导演翟俊杰就表示,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是没有希望的,“我们的电影如果过于娱乐,对年轻人没有好处。”
当然,中国电影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孙会军就提出,第一,要加快影院建设。第二,要加强对电影院线的管理,杜绝偷报瞒报票房。第三,要用法律保护电影版权……
其中,孙会军重点讲了平抑票价的问题:“如果不降票价的话,人均观影的次数就不会升高。”众所周知,观影人次对电影的发展至关重要。实际上,这几年全国各地城市加快建设影院,最终目的也是希望能够降低票价,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