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山谈如何打造当代的《天工开物》
2012年1月1日,大型文献类工具书《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编撰工作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受国家委托,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负责实施的一项国家文化工程。该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古有《考工记》、《天工开物》,而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却没有一部全面记录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品类、技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典籍。《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编撰工作的启动,正好呼应了这一需求。据了解,这套《全集》将融历史性、知识性、学术性于一体,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力图打造出一部当代的《天工开物》、“21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那么,如何打造这样一套当代的《天工开物》?这套全集都包括哪些内容?如何保证编撰质量?编撰经费从何而来?……针对这些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光明日报》记者殷泓于近日专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集》项目负责人王山先生,请他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记者:《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开始编撰,2013年起陆续出版,2017年结束。为什么编撰的时间跨度达6年之久?
王山:《全集》是采用计划成书,编撰一批出一批, 陆续出版的形式,最快到明年就能出版第一批。因为如果统一最后集中出版的话,势必会出现启动长时间却没有成果的问题。因此,成果是一点一点地提交,到2017年彻底结束。
《全集》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项目,是一件复杂的事、难事。之所以用6年的时间,因为这项工程实在是太浩大了,也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无论是财政部、文化部、中国文联,还是相关的文学艺术团体、机构,从建国到今天,从来没有出过这么大部头的东西。此外,工艺美术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与美术不同。美术品种比较简单,一般划分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和民间美术五大部分。但工艺美术则不同,有11大类,65个中类,83个小类,1881个品种,所以,工艺美术的品种、类别、技艺、材料、制作工艺,比起美术来说,涵盖的内容要多得多,品种之繁多,技艺之复杂,涉及的面之广,就构成了编撰这个书的难度。既然有难度,其花费的时间必然要长。很多专家说,这套全集要出完,起码要15年。比如《中国美术全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做,到今天仍未出版全。因此,这么短的时间要出这套《全集》不是一件易事,我们要想做好这套书,现在就已经感觉到6年时间很短暂、很紧张、压力很大。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全集》是如何构成的?
王山:《全集》一共是260册左右,是全国性的,以北京的一级编辑委员会为主体,下设各省市自治区的二级编辑委员会。北京有《国卷》,也叫“综合卷”,总共约60册。其中包括:历史类—工艺美术全史;理论类—工艺美术通论,这里要把所有跟工艺美术的教育学、功能学、美学、设计学、造型学、材料学等有关的论著都属于这个范畴;技艺类专论—漆器技艺、陶瓷技艺、金属工艺技艺等。
同时,在北京的一级编辑委员会还要做工艺美术检索类书目—工艺美术大词典、工艺美术地图、工艺美术全集索引、产品名录、资源分布等。此外,还有工艺美术人物和工艺美术珍品等。几乎所有的成书都是用文字、图片、视频三种手段加以描述、论述和展现。
二级编辑委员会要做的是省卷,总共约192卷,其中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都各自成册。各省都要有省卷的概论篇。以山东省为例;要有山东工艺美术概论。在概论的领衔下,还要按照品种来分类做不同的书,如山东的陶瓷琉璃,抽纱花边和编结,木板年画、风筝、内画等民间工艺。
从整体结构上来说,全称是《中国工艺美术全集》,集下面设的是卷,卷下面是篇,篇就是一册书,是独立成书的,篇下面是章,章下面是节,节下面是目。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中有《山东卷》—《陶瓷篇》—品种章—工艺节—工具目。
记者:根据您的介绍,每个省市自治区都会有专门的《省卷》,但我们都知道各省的发展水平并不相同,那么,在编撰时如何保证质量的统一?
王山:《全集》是以行政省区的划分来编著的。北京是个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综合体,江浙、东南沿海地区的各省是工艺美术发达省份,工艺美术方面很强的。有些省市自治区的确实存在写作、成书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有一些省虽然在产业里是贫困省份,但写作能力很强,这些省份开展起编撰工作来会稍微容易一些。但一些工艺美术偏远及落后地区,在写作上就有一些问题,如内蒙、西藏等。因为写作的高手,有理论水平、技艺水平的人还是在发达省份。因此,对于落后的省就需要内地的人到去支援。比如西藏的唐卡艺术,就可以由内地懂理论、有一定实践活动的人到西藏去,直接和大师对接合作写。大师只是告诉写作人员在实践中是如何制作、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染料,工笔技艺细致到什么程度等。这些大师可以讲,但不能成书,这就需要内地的作者去支援。内蒙、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可能都是属于这类情况。
不过,贵州属于比较特殊的。它实际上不是工艺美术发达省份,面积也不大,但却因为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及丰富多彩的工艺品种,再加上省里本身就重视工艺美术的挖掘和保护,因此编撰起来也不会特别难。
记者:参与《全集》编撰的人员大概有多少?都有哪些方面的人参与这项工作?
王山:就编辑体系来说,总共参与到《全集》编撰工作的人员大概有450人左右,包括领导小组的50人、一级编辑委员会的80人、各省市自治区的320人左右。
领导小组包括在京各大部委的领导、各省市自治区工艺美术协会的名誉理事长;一级编辑委员会虽然只成书60本,但参与编辑的人有80人左右;各省、市、自治区平均各10人。这个数字还没算上一些辅助的工作人员以及衍生产品,如:最后制作成电子产品,有专门的网站,这又包括前台管理和后台编辑。另外,衍生产品还包括网上图书、光盘等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这就需要摄影、摄像,信息处理等,加上这些人,数字就很难统计。
《全集》在组织机构上,我们主要有4个系统:领导小组、编辑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全集》工作办公室。这4个机构中包括政府官员、相关领导,在京的相关院校的专家和教授,行业专家即行业管理者,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之所以把工艺美术大师也纳入到编撰作者体系中,是因为作为作品的直接制作者,这些大师能做,却未必能用文字表述出来。而我们的作者,可能擅长写作,却不一定了解这个技艺,因此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大师要告诉编撰人员,这个作品是如何制作的、技艺是什么、工艺流程是怎样的,而编撰人员要根据大师的叙说,来汇集成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从而表现给大众。这样才能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深、写得透、写得详细。
记者:此次编撰《全集》,力图打造当代的《天工开物》、21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请问对于这样的目标,编辑委员有这样的底气和信心吗?
王山:我们对此“项目”信心十足,底气十足。之所以能喊出这样的口号,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政策上的依据。实施相关的工程,必须有相关政策作为依据和支撑,而《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相关法规都规定了要做手工艺、工艺美术的相关研究、资料整理、出版书籍等;二是有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三是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这个庞大的组织机构,它有很强的协调性、组织性和执行力;四是我协会2006年组织的“全行业普查工作”,为全集提供了基本的线索和理论依据,是《全集》编撰的技术保障;五是出版《全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的统一表现。
行业发展到今天,的确需要有这么一个全集,来把它从社会实践、生产实践中提取出养分和精华,把它进行理论化、概括化、规律化。这是从有人类文明以来,都没有人完成过的事。即便有春秋时期的《考工记》,明代的《天工开物》,但这两本书的论述都极其简单,没有涵盖一个“全”字,只是对个别的工具、工艺、材料加以论述。
比如,《考工记》中对工艺美术的描述有一句经典的概括:“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工艺美术与美术不同,讲究材质美,牙、玉、木、石,材料昂贵、材质美,是工艺美术的一个特点。《考工记》就是“材有美”三个字,但今天在《全集》里要写起来,是材料学,得写一本书。而“工有巧”只是一个大概念,在今天就分为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技艺、不同的工艺,来分门别类地论述。可见,今天和过去对工艺美术的论述完全不同。《天工开物》也没有讲述得那么全面。因此说,行业需要这样的浓缩,需要提炼成理论,行业的发展需要用这样的理论来返归于行业,引导行业的发展。
此外,《全集》通过图片将国内、外的藏品集中展示,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国外的藏品,如果今天再不把它们拍回来“辑录”成书,今后很可能花钱都拍不到。另外,对于工艺美术而言,技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于陶瓷技艺,在书里有全面、详细的描述、记录,再配以图片和视频,哪怕将来因为社会某种原因,500年以后没有人再做陶瓷了,但人们拿出《全集》的陶瓷技艺篇,就能“复烧”出来,这是全集的重要意义所在,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打造当代的《天工开物》的目的。
记者:其实,图书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工艺美术方面的著作出版发行。那么,《全集》与这些已经出版的工艺美术著作有什么区别?是仅仅对已有书籍的简单整合,还是有所创新?
王山:过去已出版的著作大部分是图录的形式,就是一张照片,再配以一行简单“图说”在作品的功能、材料、尺寸、重量、出土时间地点、藏于某博物馆等说明。而《全集》强调的是工艺美术的材料、工具、工艺,以及它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属性等,涉及社会学、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工艺美学等,是以综合学科来加以论述。具体体现在:
一是在具体论述对象上和以前所有的著作不同,强调其材料、工具、工艺等;二是在编撰方法上,以行政省区划分来编撰各自的省卷,给读者提供了第二种检索形式。以前所有的书都是按照品种来划分,而我们的编撰形式是按行政省地区的划分来编撰,方便读者按地区来选择性阅读;三是以前的书都没有实现文字、图片、视频三种手段的结合,但《全集》实现了这三者的有机集合;四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化体系,做网上图书。《全集》是一项国家工程,全部出版完成后,真正买齐《全集》的个人可能很少,我们大部分是提供给全国的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相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学术团体和社会相关部门等。对于个人而言,更多地是为他们提供网上阅读的平台,读者可以购买特别感兴趣的某几册,而大部分则可以从《全集》的官方网站来阅读,这样也能最大地扩大读者的阅读面。
记者:据了解,此次编撰工作得到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能否问一下,用于这项工程的财政拨款大概是多少?您觉得够用吗?
王山:作为一项留存后世的国家工程,全集的编撰工作得到了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前期拨付了启动资金300万,分摊给了5个试点省。今后大概是每年拨付1250万。为了用好、管理好这笔钱,我们专门制定了《<中国工艺美术全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必须严格地按照国家所规定的各项财政支出来使用,包括工作人员的差旅支出、住宿等等。
尽管每年拨付约1250万,但是这些钱对于《全集》编撰这项浩大的工程来说,实际上并不宽裕,甚至并不够用。虽然曾经考虑过通过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来作为资金的补充,但出于保证《全集》的权威性、高质量、公正性和客观性的考虑,最终还是婉拒了一些社会的目的性资金捐助。
为了保证《全集》编撰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我们将资金采用的是分期论证、分期验收、分期拨款的方式,这样也使得这些钱花得科学、有序、合理,用得符合国家财政政策。我们将尽力用好每一分钱,用最少的钱做好编撰《全集》这项工程。
记者:请问《全集》编撰的时段是怎样划分的?
王山:第一时段是启动阶段:2011年9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编撰《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工作指导手册》、《<全集>编撰大纲》、《<全集>工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选择北京、福建、黑龙江、江苏、贵州5个省区市为试点省份并提交《立项报告》,组织专家论证。
第二时段是试点阶段: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全集》工作办公室将会同试点省份,针对本地品类品种、人力资源等各方面有关现状,在方案制订、目录编制、广泛发动、人员培训、分工协作、资料采集、信息分析、编撰流程、章节合成、样式体例、审核论证、成果电子化、资金管理和配套,以及兼顾“国卷”等各个环节、节点,探求高质高效的运行模式,并不断优化。
同步进行的是对拟在下一时段推广的省份,指导督促他们建立编撰机构、进行人员培训;同时,实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编制《省卷》”的编撰大纲、编撰计划、实施进度及项目资金的分配明细等,并组织论证。要按照《省卷》立项程序向《全集》办公室提交项目申请。
第三时段是展开阶段: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试点以外的27个省区市将全面展开,将试点省份的经验总结推广,并正式进行“省卷”编撰工作。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