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泽荣:从“漆匠”到工艺美术大师
山神漆器新厂房坐落在一座大山脚下,新厂房的门前是一条河,河的对岸是一条路,再远则是郁郁葱葱绵延不绝的高山。在重庆山神漆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泽荣眼里,河就像这里的文脉,路是当地文化品牌“走出去”的纽带,那些一望无际的山峦,就是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的源头。
与陕西镇坪和四川万源接壤的城口,是重庆市最偏远的一个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一条高等级公路,是城口人打破对外交通瓶颈的希望,也是实现“四小时重庆”的最后一道障碍。在这个还略显闭塞的县城里,蔡泽荣是一个很显眼的文化符号。
城口县是中国生漆之乡。冬暖夏凉的气候和全年优良的空气质量,使城口生漆品质位居全国之首。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了兴盛的民间漆器工艺。耳濡目染,蔡泽荣从小就为漆艺着迷,见到哪家请了漆工,他总是自告奋勇地前去打下手。11岁时,蔡泽荣正式拜师学艺。14岁时,学校停课,已有一技在身的蔡泽荣专心做起了“漆匠”。15岁时,蔡泽荣用石头打磨,用木片刮漆,为自己做了一张圆桌。直到现在,这张桌子仍是他最珍视的宝贝。
恢复高考后,蔡泽荣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到城口中学当物理教师,后来又到政府部门任职。但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城口传统漆艺。“民间工艺要传承就必须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创新。”蔡泽荣认为,光靠低水平简单重复的“漆匠”手艺,很难保护和发展传统漆艺。1993年外派江苏镇江挂职期间,稍有空闲他就到处推销城口的原漆。有一次,当地一个副市长问蔡泽荣:“城口原漆这么好,为什么不自己做漆器?”
回到城口,蔡泽荣发起创办了飞亚漆器厂,专门生产出口日本市场的木碗。这是城口县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但没有自己的包装,也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只能通过外贸公司代销,总是受制于人。到1997年,飞亚漆器厂亏损达到100多万元,只好关闭。
“我们的产品还是受消费者欢迎的。”1998年,已经由县乡镇企业局局长调任县科委主任的蔡泽荣,受命“恢复”漆器厂。他找了县里几家有实力的单位,游说他们投资入股,但没有一家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蔡泽荣决定提前退休,全身心做亮城口漆器品牌。从1998年到2003年,漆器厂每年产销1万只木碗,企业勉强得以维持。但蔡泽荣毫不满足,他将企业更名为“山神漆器”,向重庆市科委申报了《生漆改性研究》和《漆器髹饰研究》两个课题,从江浙和福建引进人才,每年为市旅游商品大奖赛设计作品。为将山神漆器品牌做大做强,他不仅要求自己的儿子报考工艺美术专业,甚至要求他连找女朋友也要找工艺美术专业的。
蔡泽荣的心血没有白费。经过技术革新后的山神漆器,以城口当地的天然生漆和名贵天然木为主要材料,漆膜质量已居世界前列,其制作工艺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金地五牛瓶》《鱼水情》《江山翠竹》等山神漆器作品,近年来接连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全国漆器行业“中国百花·漆花杯”和中国“金凤凰”创新设计大奖赛金奖。山神漆器精品《巫山神女峰》等,还被当做国礼送给外宾。山神漆器现在成长为中国著名品牌,公司已建成拥有学术交流、技术研究、成果展示、大师工作室等功能的工艺美术馆,直接带动了200多个农户脱贫致富。
已经成为重庆工艺美术大师的蔡泽荣仍不满足,他制订“十二五”期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年利税超1000万元的计划。“我们使用的是当地生产的天然漆和天然木,我们的产品承载和传承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特色地域文化。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山里的大树‘长’出文化来,并使山神漆器成为世界一流漆器生产企业,带动至少1000个农户脱贫致富。我们还将向全县的中小学生完全开放,无偿向他们介绍和传授这项传统工艺。”蔡泽荣说。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