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琉璃 Boshan Glassware
琉璃制品在我国的最早发现,可追溯到西周。唐代尤其发达,宋代称“药玉”,明代称“硝子玉”,清代称“料器”,至今民间犹称“料器”。
博山琉璃至今已有元代窑址发现。明《青州府志》所载:“琉璃器,出颜神镇,以土产马牙、紫石为主,法用黄丹、白铅、铜绿焦煎成之。珠穿灯、屏、棋局、帐钩、枕顶类,光润可爱。”简要地论述了琉璃的原料和产品用途。博山一代盛产石英砂。陶瓷和玻璃业相当发达,清同治年间德国人李·希霍芬到博山考察,记述当时情景说:“博山县是我直到现在所遇到过的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一切在劳动着,运转着。它具有作为一个工厂区的烟熏火燎的外貌,浓密的烟云标志着各个工厂的地点。”1904年,博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玻璃厂—博山玻璃公司,用的是德国进口设备,聘用7名德国技师。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停产。许多工匠转而建立民间小窑,利用工厂学到的技术烧制玻璃和小件琉璃工艺品。当时最有名的产品是“爱国牌洋烟嘴”,是在旱烟袋的基础上改产的一种吸卷烟的琉璃烟嘴。这期间的产品远销京、津、沪等大城市。1935年前,博山有私家窑14家,从业人员近百人。除洋烟嘴外,还生产料珠、铺丝、内画壶等传统工艺品。
1936年日本侵华,琉璃业又一次受到冲击。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重新得到发展。那时,博山只剩下10户窑货炉,从业人员不足70人。1950年恢复到20户左右,1951年组织合作社,入社报名者达360人。1956年在合作化的基础上成立博山联合玻璃厂,1959年并入国营南定玻璃厂。剩下的一部分以生产琉璃工艺品为主的车间,在1962年成立博山美术琉璃厂至今。现在这个厂已发展为职工2200余人、占地70000平方米的大厂,年产值达1332万余元人民币,生产琉璃工艺品3000余个品种。围绕着这个主产厂,还带起了一批小型乡镇企业,多达30余家,其中专门生产琉璃工艺品的有24家,博山又恢复了昔日琉璃大镇的繁荣。1990年举办首届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显示出它在全国琉璃行业中的榜首地位。
博山琉璃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大炉技术、圆炉技术和米珠炉技术。
大炉。主要用于生产器皿(水响货)、瓶碗、料条等大料。炉子的形式是简单的“冲天炉”,中央有坩锅,原料按配方投入坩锅后,即加温鼓风至完全熔融。吹货匠将熔成的料用吹杆取出吹成形状。大炉熔料较多,工作辛苦,是琉璃业中的基础工。
圆炉。主要用于生产小件工艺品,如烟嘴、花球、料珠、杂件等。炉子较大炉为小,略高于地面60厘米至70厘米。坩锅周围有圆形工作台面,围绕台面有6人至8人同时工作。料件熔融后,围炉工作的人根据需要取料做活,通常一昼夜可出料两次,工作10小时至12小时。
米珠炉。米珠炉是一种只能供2人工作的小型炉,主要用于生产料珠等类小型件。米珠炉炉温较低,生产工艺中靠手工形成圆珠均匀粒度,所以技术性很强。越是小粒珠,要做到大小一致,圆润均匀,就越是困难。
博山的琉璃工艺制品种类很多,主要有珠、簪珥、琉璃喇叭、烟嘴、料兽、花球、文具、花瓶、内画鼻烟壶、料丝等。
珠。珠有大小不同。其生产方法也不同。《颜山杂记》云:“条珠缠之,细珠泻之,大珠缠之戛之。”明珠一般称为“米珠”,可分圆珠、莲子珠、项链珠、瑶珠、佛珠等五类,每类分特细、京细、二细三个等级。
簪珥。指用于妇女头饰、儿童帽饰上的种种琉璃料器饰件,最大宗的是妇女梳头的“玉笄”和玉簪。另外还有玉镯、耳坠、扳指、戒指、别子等等,至今不衰。
琉璃喇叭。是一种儿童玩具,实际是一种哨子,吹之能响,北京人称“响葫芦”、“倒夜气”。据说逢年过节吹之,可驱除晦气。北京民俗记事杂著《海王村》一书中记载此俗甚详:“琉璃喇叭之直筒者,吹来只一种声,而省力,其上端尖细,下端葫芦者,吹虽费力,而声出婉转优雅,人咸乐闻。”今已少见。
烟嘴。即用于旱烟杆顶吸烟处之“玉嘴”,包括“旱烟嘴”和“洋烟嘴”两种。此物虽细小价廉,然颇费工时,要经过粘坯、料、扎眼、提花头、拉筒、赶身、倒头、印脖等工序,分大、中、小三号,曾风行全国200多年。今已逐渐销匿。
料兽。用琉璃捏制的小型玩具兽,十分生动可爱。由于琉璃必须在温度很高时软捏,故造型必须简之又简,往往身体夸张为大体形,两眼则要十分传神。十二生肖以及狮、骆驼等都是民间艺人的拿手好戏。
花球。花球据传起于学习外国。清光绪末北京一料货行商携一瑞士花球来博山要求仿制,取名“万花球”,销路很好,从而推广开来。其法须先将各种色料叠卷成辫子,切成段,横断面向上作成花样,再加透明料固定住即成花球。博山孔庆仁一家擅长此艺。人称“花球世家”。
文具。包括笔架、水盂、镇纸、笔筒、仿条、围棋子等等。近年又有烟灰缸等。
花瓶。分单色与套色雕花两种,也是博山历史悠久的著名产品。
内画鼻烟壶。内画鼻烟壶是博山著名工艺品。最早是清末博山商人王凤浩在北京画师周乐元家中见周用钩形小笔,画水晶壶而得到启示。此后,清末艺人毕荣九承传后加以发挥,成为一绝。毕的弟子王致富、阎本立、张文堂、袁永谦4人,将内画艺术推向高峰。近代不少学徒,又经过美术技巧的培训,使内画技艺更加精湛。由张文堂、薛京万培养的一批能工巧匠,近年来创作了《清明上河图》、《水浒108将》、《百子图》、《红楼十二钗》、《大观园》等精巧之作,令人叹为观止。
料丝。料丝是用各种色料抽成的细丝,用以编织屏风、彩灯等物,称为“铺丝活”。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