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说唱并举方为曲艺

时间:2013年07月2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董大汗

  音乐性几乎贯穿整个曲艺艺术,特别是随着传播媒介的变化,音乐在曲艺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同时,现在的曲艺创新多局限于形式,很少在唱腔上下功夫,因为曲艺音乐创作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基于此,近来曲艺人发出中国曲艺牡丹奖重设音乐奖的呼吁,便有了特别现实的意义——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工作会上,重设音乐奖成为诸多与会专家学者、艺术家们的共识。之所以说重设,那是因为早在第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中曾设立过音乐奖,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此奖项又被取消了。如今,重设音乐奖再次成为业界人士的共同呼声,从很大程度上既反映出音乐之于曲艺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出大家对缓解曲艺音乐人才普遍缺失这一现状的迫切期待。

  第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音乐奖获得者韩宝利,既是曲艺音乐创作者,也是业界很有名的弦师。他以自己供职的天津曲艺团为例对记者说,已经走过60年历程的天津曲艺团之所以在传承上没有断档,关键就在于乐队的传承。这支乐队的任务不仅仅是为演员伴奏,而且琴师还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好多青年演员的师傅都是琴师。就目前获奖节目来说,演员一般都是排在第一位,事实上,曲艺节目除了表演,更离不开文本创作、唱腔设计和伴奏。

  同是第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音乐奖获得者的蒋希均表示,我国传统曲艺一般分为只说不唱、有说有唱和只唱不说三类,后两类因为都有唱,所以具有较强的音乐性,但即便是曲艺中的说的部分也带有音乐性,即有一定节奏、韵律和音调起伏的念诵。所以,音乐性几乎贯穿在整个曲艺艺术中。“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音乐在曲艺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早期的曲艺表演说就是唱,唱就是说,非常口语化。过去只要说得好就行,可是自从有了广播电台后,曲艺中唱的内容就逐渐多了,因为相比现场演出,广播电台更注重听觉上的享受,唱得好能更直观地被观众感受到。比如说,弹词开篇早期是长篇演出之前的定场小段,后来慢慢脱离出来形成开篇的专场,所以音乐性也就越来越强了。”蒋希均说。

  长期从事二人转音乐唱腔设计的金世贵认为,曲艺除了说就是唱,尤其是对于北方曲种来说,唱的部分要多于说的部分。曲种特性和流派风格很多时候都是通过音乐唱腔和伴奏乐器来体现的。比如说京韵大鼓,有白派、刘派、骆派等不同流派,而这几个流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各自代表人唱腔上的差异。比如说同样是鼓曲类曲种,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最显著的区别也就体现在唱腔和伴奏乐器上。

  音乐之于曲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数百个曲种中,唱的(具有音乐要素的)要占到一半之多。但老艺人相继离去,新人又难以为继的现象俨然成为当前曲艺音乐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因此,重设音乐奖之所以有很高的呼声,与此也紧密相关。

  蒋希均介绍说,浙江目前专职于曲艺音乐创作和伴奏的人都非常少,很多老艺人都没了,技艺也就消失了。有些演出只能找一些戏曲乐队或者专业学习器乐的人来演奏,虽然明知道效果和韵味不如曲艺内部人来伴奏好,但现实就是这样,让人很无奈。金世贵则用青黄不接形容二人转音乐创作的现状。“尽管我受邀在东北师范大学讲授曲艺音乐创作课程,但这对曲艺音乐人才缺乏的问题来说,只能说是杯水车薪。现在都在大力推行曲艺创新,但很多的创新仅仅局限在形式上,能够在唱腔上下功夫的很少见,其实不是大家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关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基础来支撑。”

  韩宝利告诉记者,他现在不但要负责团里的创作和伴奏,还经常受邀为其他艺术院团进行创作,一年下来很少有时间休息,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这么忙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优秀的曲艺音乐人才稀缺。这些年,虽有一些音乐创作者加入曲艺音乐创作行列,但由于他们对曲艺音乐不够了解,往往写出来的东西曲艺韵味不足。他指出,导致曲艺音乐人才缺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曲艺音乐创作看似简单其实很不易。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认为的,曲艺音乐调子都差不多,创作起来没那么复杂。这恰恰说明他们对曲艺音乐完全不懂行,曲艺音乐创作并不是简单地创腔、码音符。别说不同的曲种,即便是相同的曲种,不同的人演唱都会有很多细致的差别,如果不对这些曲种的唱腔特点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就很难觉察到其中的区别。所以如果没在曲艺行业里浸泡很多年,即便有高超的作曲技巧也很难写出好的曲艺作品。此外,目前业界对曲艺音乐的重视力度还不够,缺乏调动更多人加入曲艺音乐创作行列的措施和平台。

  早年毕业于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的林亚平对此感同身受。虽然这些年创作了很多四川清音作品,并在业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回忆起自己刚开始接触曲艺音乐创作时的感受,林亚平依旧感慨颇深,“以前我主要从事影视音乐创作,后来接触曲艺音乐发现,曲艺音乐中有很多新鲜而美妙的东西,一下激发了我创作曲艺音乐的兴趣。但即便有兴趣和作曲技术积累,刚开始写出来的曲艺作品和前辈们相比较,还是觉得相去甚远,尤其是在韵味上很弱。后来我就去四川省曲艺团找来很多老艺人的唱腔影像资料,反反复复地听,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这些老艺人没有经过专门的作曲训练,凭借的就是他们长年累月地浸泡在曲艺音乐之中所积累下来的经验。现在这样的老艺人已经越来越少,今后如何延续曲艺音乐创作,就需要更多有作曲技术的人加入。”林亚平认为,现在很多人都在研究如何让传统曲艺贴近青年,其实除了形式上的探索外,更应在音乐方面大做文章。具体来说就是保留曲艺音乐本体特性的基础上,让曲艺音乐元素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