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整合区域资源优势 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

时间:2013年03月20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沈荔芳 陆桂弟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的战略思想,作出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战略部署,强调“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成为了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同时,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动我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的灌阳县,如何立足生态环境、自然风光、特色文化等资源优势,通过城镇化整合各类优势资源,走出一条旅游产业、文化艺术、城镇建设深度融合发展的特色城镇化之路,推动县域经济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迫切要求。

  灌阳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发改委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桂林大力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决心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艺术城市”是一个城市根据其民族文化、地域特点、文化定位,综合运用历史文化、民族艺术、当代综合艺术和各种环境艺术,以独具风格的城市建筑、城市公共艺术、城市文化为代表的个性化城市符号。

  灌阳有着良好的客观条件:公元前168年建县,世界瑶族发祥地、桂剧发源地;红军三过灌阳留下红色文化;原始质朴的农耕文化、别具一格的茶食文化;国家AAAA级千家洞黑岩景区、自治区级地质公园文市石林、月岭古民居、唐景崧故居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灌阳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达74.81%,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洁净,生态环境优势突出。灌阳物产富饶,是“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雪梨之乡”、“黑李之乡”、“大红薯之乡”、“黑白大理石之都”、“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石英砂储量达10亿立方米以上,富含氡、硒有益微量元素的矿泉水日开发量可达600吨。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国际旅游胜地基本建成,成为世界一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城市文化特色突出,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生态环境达到国际优良水准”。灌阳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符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利于争取政策扶持倾斜,具有明显政策优势。

  灌阳按照“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化兴县、旅游旺县”的发展战略,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和创新,对全市全区乃至全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艺术城市”特色县总体规划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科学性、前瞻性的原则,既要符合重大部署和政策导向,符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定位和举措,又要着力解决传统城镇规划模式导致的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质、形象单一、千城一面等问题,彰显灌阳特色。我们希望以设计国际化的架构,通过特色城镇化的全球推广,塑造世界级的特色城镇品牌,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广泛性和发展利益的最大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进程,达到县域经济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城镇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的高度统一,实现城镇的文化产业同产业文化的双向促进。

  为此,我们聘请了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的教授博士为核心成员,以全国著名的指标体系研究专家和资深文化产业策划人、艺术家为指导的专家团队,量身定制全套完整指标体系,涉及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发展、区域协调融合四方面指标,基本达到甚至超过先进国家水平。这一指标体系作为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将是指导“艺术城市”建设的中国首个指标体系。

  为推进“艺术城市”特色县建设,灌阳县委、县政府将出台《灌阳县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规划建设纲要》、《灌阳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若干规定》等文件,并出台相关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价格、奖励等优惠政策,营造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力争在2013年至2017年五年期间,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扩大生态环境优势,初步建成“艺术城市”特色县。

  (沈荔芳为中共广西灌阳县委书记,陆桂弟为广西灌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