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肝癌晚期住院 生命不息,传戏不止

时间:2012年12月2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王新荣

  12月19日,室外寒意袭人。当记者走进北京佑安医院肿瘤介入科,向护士打听张学津住哪个病房时,几位护士异口同声地反问我:是不是那位每天在病房里教徒弟唱戏的老先生?原来,张学津病重期间仍不忘传承京剧艺术的佳话,在这里早已人人皆知。

  来到病房,刚刚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做完肝部抽水治疗的张学津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苍白消瘦的脸上写满了疲惫,记者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舞台上潇洒大方的马派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受病魔所困,他的脸,整整瘦了一大圈。“最近他几次咳血,从12月5日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以来到现在,情况一直没有得到好转。”一直在病床前陪护的张学津的妻子张女士说。丈夫如今已是肝癌晚期,而他越是坚强,对他的亲人们来说,就越是心痛。“什么时候我问他哪儿不舒服,他都说没有。医生说他黄疸升到300多,这种病情是不可能不难受的,但他从来不说疼。”张学津用自己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其实,在张学津的妻子看来,背后真正支撑他的,是他对于京剧艺术的那份执著和不舍。

  正是对京剧艺术的难舍难分,几十年来,张学津的舞台表演可谓精益求精。他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甚至演出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他的靴子底、水袖、护领不允许有一点脏,服装不允许有一点点褶皱,他经常自己用白粉刷靴子,自己拆洗水袖护领,自己熨烫戏装。在后台你可能不认识他,但是你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主演,因为他的化装总是最讲究最干净的,总是与众不同。“传承马派艺术,他有责任感、危机感,因为学习马派的难度大,现在唱马派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平日里没事他就背戏,真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张女士说,住院以后他的这个习惯也并未改变,还是天天在病床上背戏、默戏。

  这种挚爱,除了对其自身艺术创造一丝不苟的要求之外,更表现在他诲人不倦的传承教学上。2011年,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班主任杜鹏成为了张学津的入室弟子。这一年来,用杜鹏的话说,可谓是“抢救式学习”:“老师2008年被诊断出肝癌,目前仍在治疗康复中,他希望能赶紧把马派艺术传承下去。所以我虽然入门较晚,但不到一年时间,就跟张学津老师学了7台大戏:《四进士》《秦香莲》《赵氏孤儿》《状元媒》《苏武牧羊》《龙凤呈祥》和《清官册》。那段时间,我就连做梦都在背戏。”

  其实梨园行中不少德高望重的前辈名家,如今收徒只是形式,已经很少能真正教学,但张学津传艺却是实打实地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徒。杜鹏感慨道:“老师在自己身体不允许天天教学的情况下,依然把时间安排得非常满,有时候上午刚在医院打完点滴,下午就给我教戏;甚至曾经躺在病床上,还坚持给我说戏。而且老师一教起戏来就极其投入,一招一式甚至包括跪戏都亲自示范,连膝盖都磕青了!”说到动情处,杜鹏哽咽了。“师傅不光教我戏,更教我如何为人师。”其实,不光是杜鹏,张学津的其他几个徒弟谈起师傅的德艺双馨,也常常掉眼泪。

  穆宇是张学津徒弟中年龄较小的一个,张学津对其疼爱有加,即便在病重期间,也不忘多教小穆宇几出戏。“重病期间,我每次去探望他,老先生说的都是戏。说起戏来,他会神采奕奕,完全看不出是病人的样子。”穆宇说,住院期间,老师吃的药物中有一种可以导致打嗝,但拿到台词之后老师依然一字一句地教我,唯恐哪一点我没有领悟发挥不好,看到老师边打嗝边说戏的时候,我心里既难过又感动。“记得给穆宇讲《法门寺》的时候,差一点他都过不去,讲完累了他就躺在那儿,我们以为他睡着了,穆宇就在病房里下意识地比划着,刚一亮相,他就告诉穆宇腿还得再往前来点。”张女士告诉记者,张学津对学生要求之严格,即便在病榻上也丝毫不减半分,甚至几次请求出院回家教学。在张女士眼中,张学津“舞台上特别迷人,生活中特别纯真,心里除了戏没有任何其他东西”。

  “住院期间,他的徒弟去探望,他每次都会说戏,甚至有时候把输液的针头拔掉,亲自做示范。”原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说,这种精神着实令人动容。“我和阎王爷续签了五年!”张学津曾经这样说过,作为京剧大师张君秋之子、京剧大师马连良高徒,著名京剧老生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2008年被诊断出肝癌,张学津一直在与病魔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并且重病缠身依然不忘艺术传承,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将毕生艺术心得传于后人。他的人生,确实是为戏痴迷的一生。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