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魏忠贤”被拒名人园,赞!
近日,河北沧州名人园拒绝魏忠贤、李莲英入园的事件被广泛报道,不少人力挺,认为此举坚持正面宣传、传递了历史的“正能量”。在各地为争抢“文化资源”不惜沾腥惹秽、一些道德“反派”历史“丑角”纷纷登场之时,此举值得深思。
借助名人的影响力来办事,常常比闷声苦干事半功倍。也许正因如此,近些年来名人成了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源,在全国各地备受推崇。那些历史贡献大、名声好、品质高洁的名人自不必说,有的甚至还是神话传说或者文艺塑造的虚拟人物,比如孙悟空也被拉来形象代言。可是,这种“抢名人”之风渐渐走了样,地方挖掘“文化资源”挖到了西门庆、潘金莲家,某电视台邀请撒泼骂街的某母女“名”人录制节目,真是让人惊诧莫名。
曾几何时,“名”逐渐被剥离了正面的内质,被孤立成一张地方招商引资、招揽游客的实惠之皮,成为个人代言广告、混迹娱乐圈的通行证。在一些人看来,不论此名如何得来、代言什么价值观,只要有名,能吸引眼球,炒作起来更劲爆,那便能“通吃”。其暗含的逻辑是,一切都要不择手段地先折腾起来,露丑遗臭可以慢慢洗。小而言之,这是占便宜心理;大而言之,则是扭曲了“名”的权责对等的二元关系。把“名”当成捞取好处的筹码而完全无视其应担当的社会责任,这般作法必会从臭而腐,被社会所唾弃。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好的名声是“名”的要害。为名声好的名人塑像,传播其事迹,弘扬其精神,同时可带动旅游经济,可谓好事一桩;为声名狼藉者塑像,则会混淆是非观念,危害社会。当然了,历史上也有追求遗臭万年的狂人,比如成功地进入“名人园”、在杭州岳王庙塑了像的秦桧夫妇,但那是反面教材,意在正义的表达。
沧州名人园这一拒,可谓秉承了传统对“名”的正面价值判断,而人们的力挺,说明我们的社会大众并未迷失在“名”中。
魏忠贤、李莲英被拒,“拒”出了一个清醒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可以一赞。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