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跨越语言障碍 百部京剧经典推出英译本
图为发布会现场的京剧表演。李佳摄
“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新书发布会10月1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82个国家的128名驻华使节参加了发布会。
中华文化远行迈新步
“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工程是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完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丛书撰写了总序言。
刘延东在序言中说:“‘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丛书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创新之举和有益的尝试,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这部丛书一定能够成为学术精品和经典读物,奉献给全世界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为丰富人类文明宝库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在谈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时说:“我们更应以传统情怀为依托,发展以京剧为代表的、能体现中国精神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带着中国精神的独特性格、独特魅力融入世界、感动世界,同时也让世界有机会触摸中国、欣赏中国。”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说,京剧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2010年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蕴含着人类共有的美学理念和文化价值,早已超越国界和民族,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
英译京剧曾一书难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工程主编孙萍介绍了她的海外教学经历。她在美国耶鲁大学讲课的时候发现,大学的图书馆里找不到一本英文版的京剧书。学生们无奈地看着她说:“老师,我们到哪儿去找参考资料?”
京剧堪称世界第三大表演体系,但几乎没有系统的书面向海外读者。要让海外读者领略京剧的魅力,必须逾越语言关。这也是历代京剧海外传播者们一直面临的重大课题。
早在1930年,梅兰芳把《霸王别姬》带到了英国,并且大受欢迎,但是没有把唱词翻译成英文,听众欣赏困难。梅兰芳先生访问美国时开始将京剧译成英文。许多京剧爱好者也有过英译的尝试。但受到编译条件的局限,留下了各种各样的遗憾。
百部京剧英译,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海外读者文化“解渴”。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芳安评价“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时说,它将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巨大作用,帮助英语世界的人们更好地欣赏京剧,理解京剧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和故事。
打造京剧驱动型产业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说,文化不会自动走出去,一定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百部京剧英译经典,是一个非常有震撼力的新动作。
赵启正建言,“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不能止于出版发行,而应该将京剧做成一个产业。他介绍说,好莱坞最近十年以来常言“故事驱动的创意产业”,即通过一个故事衍生出一系列的产品。如《哈利波特》最初是一本小说,然后拍成电影,最后生产哈利波特服装,建造哈利波特主题公园。
京剧内容丰厚,有众多的故事,足以打造京剧驱动型产业。赵启正建议用电影、动画来推广京剧。赵启正还举例说,谈到《红高粱》,我们只知道张艺谋,却不知道莫言。电影在文化传播中的力量可见一斑。此外,借助电影、动画等形式,京剧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