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走”出的动人画卷——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图片展侧记

时间:2012年10月21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

观众正在参观图片展。光明日报记者 杨慧峰摄

  “原定于10月24日结束的《躬行大地——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图片展》应要求将延期至11月17日,期间还将特别邀请中外记者和一批高校学生参观。”中国记协国内部综合处副处长王金义19日向记者透露。 

  此次《躬行大地》图片展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记协共同举办,于10月1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首日参观量即达1500余人次。展览共分四个部分,展出了中央新闻单位和各省区市新闻单位选送的300余幅照片,全面展示了一年来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走过的难忘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生动再现了新闻工作者“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的风采风貌。 

  在国家博物馆北区宽敞的展览大厅,一幅幅大照片依次排开,既有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的风貌,也有记者镜头中的生动场景,大厅正中间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走转改”活动的相关视频。参展照片真实反映了医生、乡村教师、邮差、清洁工等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在一线辛勤工作的情景,用镜头呈现了贫困山区、敬老院、社区广场等地的生活场景。图片内容丰富多彩,拍摄角度各异,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观展。观众中有白发苍苍的老报人,有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新闻工作者,还有从事生产建设的普通工人…… 

  一幅展现新疆喀什塔县皮里村干部护送孩子上学情景的巨幅照片,让观众们停下了脚步。照片上,村干部的大手拉着孩子们的小手,在最窄处仅能容下一只脚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太不容易了。”来自广东汕头的张湖雄感慨道。他77岁的岳父更是用沙哑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念完了图片说明,还在照片前驻足良久,泪珠在眼眶中打转。

    图片展受到了观众的普遍好评。“这些照片拍得好,让我们看到了全国各地的真实情况。也是宣传新闻媒体的好机会。”自发前来观看展览的江苏洪泽信息中心主任毕传霞说。 

  “这个展览我非常喜欢,非常满意!”说到兴奋处,88岁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李健忍不住把拐杖捣得“咚咚”响。他说,以前有很多新闻报道都是重点关注国家领导人的活动,记者“眼睛往上看”,写的报道也“浮在上面”,对普通民众的反映不够。现在,记者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新闻里来自“下面”的内容多了,报道也更真实、更可信了。他期待“像‘走转改’这样的活动应该多开展,还要长期坚持下去。” 

  北京市民马长城老先生一直在关注媒体的“走转改”系列报道,这次更是一大早专门坐车赶来参观图片展。他说:“记者沉下来走基层是对的。反映基层心声的新闻我们老百姓欢迎!这些照片质量高、现场感强,看来我们的记者确实‘走’得有成效。” 

  图片展感动了普通民众,也让新闻记者们深有感触。中国工业报记者孟凡君表示,看了同行的好照片,自己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基层,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我看到有记者在冰水里、在屋顶上、在矿井中拍照,特别危险。好几次我的眼睛都湿润了,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打动。” 

  刚刚从非洲回国的一位新华社国际部记者说,看到新闻同行们在基层采访的照片非常感动。中央媒体和各省市媒体的记者都走到了最边远、最困难的地方,采访了很多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职业,比如公交车点钞员、养路工人,与“死神”打交道的“销毁兵”等等,记者与他们一起生活,将一线工作的感受和情感融入到新闻作品中,没有套话空话,让群众感受到了深厚的情谊。这对驻外报道也有深刻的启示,我们也要“走转改”。 

  “很多照片都是第一次看到,很震撼,很多细节让我感动。”此次有3幅照片入选展览的海口晚报记者光明也很感慨,“展出的照片没有宏大的题材、宏大的场面,都是具体的事、具体的人,但正是这样的题材最能打动人。新闻报道就应该说老百姓的话,到基层捕捉最鲜活的新闻。”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晓喻 光明日报记者 柴如瑾)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