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文艺网首页(old)>文艺志愿服务>公共事业

打造主题公园的文化影响力

时间:2013年09月04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木岩

  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水平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话题。《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着力培育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文化服务功能区和不同特色的文化创意集聚区。”这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提示了方向,也使得各类主题公园的走势出现分化,一些优质主题公园在政策引导下开始着手通过各类专题性文化活动逐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8月25日,2013北京欢乐谷狂欢节落下帷幕,这场从6月29日开始、历时58天的异域风情派对横跨整个暑期,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92万名游客,日均游客人数近1.6万人,周末及节假日日均游客人数突破2万人,夜场人数也有突破性增长。透过这些数据我们发现,在推动文化与科技、市场、旅游相结合方面,欢乐谷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成为值得国内文化旅游行业研究的重要模式之一。

  节庆文化植入主题公园

  近年来,政策利好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进入了欣欣向荣的高速发展时期,然而,繁荣背后仍暴露出后劲不足、创意匮乏等症状。各类主题公园作为国内文化产业的集中缩影,大众娱乐生活的重要场所,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瓶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创新升级,而是在高举“文化植入”和“科技创新”两面大旗的同时,如何契合当下社会发展趋势?这也成为了文化旅游项目面临的全新课题。

  基于对主题公园行业的多年经验积累,北京欢乐谷在建园初期便确立了以节庆文化为核心的园区活动模式。北京欢乐谷摸准游客心态,全年打造了百艺闹春欢乐节、国际时尚文化节、欢乐谷狂欢节、国际魔术节、万圣欢乐节和冰雪狂欢节六大年度主题活动。而在六大活动的大主题下,针对每个小的活动又都会推出相应的主题,环环相扣、节中造节的创新使游客在任何时间和心境下光顾北京欢乐谷,都可以感受到特别的游园氛围,游客的所见所感不再是游乐设施的简单堆积,而是深入生活细节的人文情怀。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细节之处的不断完善不仅让北京欢乐谷的文化创意扎根落地,也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此次狂欢节期间,北京欢乐谷邀请了来自亚、非、欧、美、澳五大洲的200余名中外专业表演者:来自巴西的十余位桑巴舞者带来了原汁原味的桑巴舞和电臀PK挑战赛、古巴哈瓦那五人乐队带来了充满浓郁加勒比风情的传统拉丁音乐……每一项活动都围绕展现热辣奔放、无拘无束的狂欢节文化进行,以期在调动游客情绪的同时,把狂欢文化如同符号一般,烙进每一位游客的美好记忆中,从而在园区和游客之间连接起一条紧实的纽带。

  演艺节目保持高品质

  一个成功的活动必须具备品牌影响力,当活动模式成型后,便需要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其品牌效应。

  作为北京欢乐谷的年度固定活动,六大活动自建园7年来从未间断,并且规模一届胜过一届,形式一年比一年新颖,吸引的游客数量也逐年增长。“常做常新”是北京欢乐谷员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这和北京欢乐谷确立的经营理念密不可分。据了解,为了充分落实“常看常新,常玩常新”的经营理念,北京欢乐谷保持每三年至少3亿元的投资用于建设新的游乐设施以及打造新的娱乐产品,每年保证3000万元的资金用于园中各项设施的修缮翻新。据悉,投资5亿元打造的北京欢乐谷三期将于2014年正式开园,新开园区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了大型室内环球漂流项目“欢乐世界”、全景互动式家庭娱乐体验馆等。

  同时,北京欢乐谷一直保持演艺节目的高品质。一方面从外部引进优质演艺资源;另一方面建设由明星俱乐部、极限俱乐部、街舞俱乐部、魔术俱乐部及动漫表演基地组成的“四部一基地”,培养自身内部的原创演艺力量。为保证呈现出原汁原味的狂欢节文化,北京欢乐谷多次邀请巴西、乌克兰、古巴等国家的多名大牌演艺明星前来为狂欢节助兴。

  目前,主题公园行业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很多受众对其的认知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游乐园阶段。而随着欢乐谷“活动品牌”战略逐渐取得成功,一条属于主题公园差异化发展的模式正越来越成熟,这不仅为未来的欢乐谷赋予了独特的竞争力,也为国内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案例。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