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零距离享受文化
宝鸡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宝鸡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暨2012年春节广场文化活动周开幕式文艺表演。
7月23日,宝鸡文化志愿者为拉萨市民献上了精心编排的舞蹈《马勺脸谱》。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2013年全市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班的结业汇报演出。
7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应邀来到宝鸡市工人文化宫,以“感悟中国智慧”为题,围绕“恭、宽、信、敏、惠”讲述文化智慧。
“先民定居早繁衍,北首岭上遗址见……”一段《赞宝鸡》,将宝鸡的历史文化、城市建设等各类信息囊括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7月14日,是陕西省宝鸡市解放64周年纪念日。宝鸡市陈仓区退休教师刘志锋耗时两个多月,创作完成了112句快板诗《赞宝鸡》,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刘志锋的举动,仅仅是宝鸡这座古老城市近年来在“文化强市”战略下市民踊跃参与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
在宝鸡市民的心中,这里不仅是一座享有“炎帝故里、周秦文明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诸多美誉的文化古城,更是一座不断成长的幸福新城。2011年5月,宝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31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成为陕西唯一一个获得创建资格的城市,这也是对这座幸福新城最具分量的佐证。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置、开展各类惠民工程,为老百姓零距离感受宝鸡文化发展成果提供了充足的硬件保障。
宝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创建工作,将其作为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的重要抓手,写入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宝鸡市委、市政府及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为我们开展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解决了后顾之忧。”宝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辉说。
据悉,由宝鸡市委副书记、市长上官吉庆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力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从政策、设施、培训、队伍等多个方面提升了全市文化环境。截至目前,宝鸡各项创建指标已经实现100%达标。
真抓实干:“一把手”工程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2011年6月1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工作座谈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评审结果,宝鸡市成功入选。会上,宝鸡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为加快创建工作整体进度,宝鸡市委、市政府将其纳入“十二五”时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同时,制定下发《宝鸡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职责分工;积极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将其纳入县区及相关部门目标考核,建立小组例会、信息联络、经费管理、督导检查等各项工作制度,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过程管理。
根据规划,宝鸡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保局等15个部门及各县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文广新局设立创建工作办公室,明确职责、落实分工。同时,主管领导与各县区签订创建责任书,以确保创建工作成为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工程。
结合规划,宝鸡市委、市政府督办室、市目标考核办将六大类26项80个小项创建指标作为考核重点,逐项明确目标、时限、进度及责任人。市创建办每周召开一次汇报会,汇报创建工作进展,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市委、市政府、市创建办督查人员联合组成督查组,多次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2013年以来,市创建办6个小组赴12个县区开展分片包抓,确保创建工作不留死角。市、县(区)分别制定并实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规划和政策,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制定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并相继颁布实施。
期间,宝鸡市委书记唐俊昌多次赴省政府、省文化厅汇报沟通,赴创建一线指导基层工作者合力推进重点项目。作为创建领导小组组长的上官吉庆,更是下大气力研究解决新建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建设选址用地等创建工作难题,确保场馆等硬件设施建设得到有力支撑。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鲜萍带领相关部门及时对文化市场进行了专项督查和梳理。副市长刘桂芳率领督导组赴县区督查基层创建情况。2012年上半年,由陕西省文化厅、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指导小组,会同宝鸡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了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
为全面营造示范区创建氛围,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宣传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在市级媒体开设示范区创建专栏,保证创建信息周周上头版、天天有信息。2012年,宝鸡交通旅游广播正式开播,成为了宣传宝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平台。据统计,截至2013年7月下旬,宝鸡各级各类媒体先后共计刊发1020条创建信息,其中中央及省级以上媒体137条,区域媒体779条,政府类网站104条,全方位宣传了宝鸡的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在党的十八大陕西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十八大代表、宝鸡市委书记唐俊昌再次提出,宝鸡将以“三个负责”——对历史负责、对群众负责、对未来负责为指导,实施“六大工程”,即文化惠民、文物保护、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文化产业振兴、文化素质提升及文化事业延伸,将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更好地转化为文化竞争力,建设文化强市。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宝鸡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探索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市“两馆一站一室”改扩建工作基本完成,并实现免费开放。2012年,全年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支持资金9000余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亿元,省际到位资金1.73亿元,居全省前列。
稳扎稳打:文化设施日益完善,网络建设有效加强
数据显示,宝鸡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从2010年的8832万元跃升至2012年的1.7亿元,投资增幅连续3年高于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在强大的财政支持力度下,各级文化机构软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提升。围绕“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宝鸡以“两馆一院一场一站一室”建设为基础的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张辉表示,创建期间,宝鸡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水平等方面提升最为显著。宝鸡先后实施青铜器博物院、广电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新建了4个基层文化场馆,两馆(图书馆、文化馆)、一站(乡镇文化站)、一室(村文化室)、一屋(农家书屋)等建设项目也实现了稳步推进。
我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就坐落在宝鸡。由宝鸡市政府投资近4亿元在石鼓山重新打造而成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和石鼓阁,成为了宝鸡弘扬周秦文化、扩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新地标。新建的青铜器博物院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外形设计新颖,气势恢宏。
宝鸡投资1500万元,在原青铜器博物院基础上建成的宝鸡民俗博物馆暨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于2012年12月下旬正式对外开放。该馆一方面以“西府人生”为主题,生动鲜活地展示了宝鸡地方特色浓郁的婚丧嫁娶传统习俗,另一方面又浓缩了宝鸡社火、凤翔泥塑、凤翔木版年画、西秦刺绣、炎帝祭典等非遗项目,形成了又一张传承民俗文化、展示西府风情的新名片。
同时,宝鸡市投入2.6亿元兴建的周礼文化主题公园等文化设施,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大型的休闲娱乐胜地。投资2亿余元的宝鸡市广电中心项目,已于2012年10月封顶,目前已进入装修及设施配置环节。
2013年,宝鸡市启动了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包括市图书馆、群艺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音乐厅、美术馆六部分使用功能。其中,市图书馆新馆已列入2013年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
在基层文化场馆建设方面,投资3800万元的陈仓区四馆合一工程、投资3200万元的扶风县三馆合一工程主体均已封顶;投资700万元的千阳县图书馆已建成投入使用。
2012年以来,宝鸡投资500余万元对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进行了维修改造。同时,宝鸡市投资新建两座影剧院。先后投资6162万元,建成118个镇文化站及综合文体中心。
2012年,宝鸡先后落实了社区和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用房;完善镇村文化设施配置,为所有乡镇文化站、2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6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和1438个村文化室配送了灯光、音响、服装、乐器等设施设备。积极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县级支中心12个,乡镇及村级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1825个,实现了共享工程在宝鸡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宝鸡拥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4个、影剧院14个、各类博物馆2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895个。
内培外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据了解,宝鸡现有专业文艺团体11个,登记在册的民营文艺演出团体17个,业余文艺团队2023支。为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宝鸡市通过采取返聘文艺院团退休职工、招聘文化服务志愿者、任用大学生村官兼职等多种方式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目前全市每个镇配备有一名文化站站长和两名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行政村和社区配备有一名财政补贴文化专干。同时,积极开展基层专兼职人员轮训,开展免费开放和示范区创建专题培训。2012年,宝鸡共开展集中培训15期1200人次,全市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下基层开展各类培训300余期,培训各类业余文艺骨干3.5万人,覆盖率超过80%。
“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是我们基层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谈到队伍建设时,宝鸡市群艺馆副馆长王冰莹说。宝鸡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于2005年,由市群艺馆牵头,吸纳了一批有特长、热情高的文艺骨干,先后组建民族乐团、少儿艺术团、舞蹈队等14个业余文艺团队,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宝鸡市文化志愿者服务大队”。随后,宝鸡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宝鸡市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相继成立,宝鸡市图书馆、艺术剧院、戏曲剧院等单位和12个县区也分别成立志愿者服务团。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这一“上下联动、梯次推动、运转高效”的三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成为基层文化工作的有力抓手。
宝鸡坚持以专业带动业余、城市带动农村、培训带动演出,促进了广场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连续10年举办春节广场文化活动周,连续16年举办大型广场纳凉晚会,连续6年举办社区文艺汇演,连续8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全市共形成特色活动179项,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
在各部门、单位的扶持下,宝鸡的“激情广场大家唱”走过了10年的历程,从名不见经传的“游击队”,变成了央视三套《激情广场》栏目的座上客。目前,该团队下设大家唱、大家跳、舞蹈队、秧歌队、腰鼓队、锣鼓队等67个分团,遍布宝鸡各个社区、公园、广场、企业、农村。其骨干成员达到7000余人,年参与人数达到10万余人。“激情广场大家唱”不仅成为宝鸡市家喻户晓的群众公益性文化活动,也被誉为宝鸡的“品牌文化活动”。
创建期间,全市文化(群艺)馆组织公益性文化活动参加群众279万人次,参与各类公益培训群众1.3万人次,乡镇文化站组织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受益群众达470万人次。
多管齐下:文艺演出积极主动,文化品牌深入人心
7月23日,一场以“渭水歌韵·雪域情深”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西藏拉萨市群众艺术馆拉开帷幕,连续3天的精彩表演获得了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这场由40余名宝鸡文化志愿者带去的文艺演出,是2013年文化部“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之一。“既要让拉萨市民过足瘾,又要凸显宝鸡文化特色。”宝鸡市文广新局艺术科的工作人员说。早在出发前,宝鸡市文化志愿者赴藏团队已多次与拉萨文化工作者沟通,了解当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在精心准备了近两个月后,一场涵盖歌曲、舞蹈、相声、小品、魔术等多个类别,体现“中国梦”“文成公主”“西府风情”等元素的大型文艺演出应运而生。西藏自治区群艺馆副馆长多吉表示,宝鸡的艺术家们“按需定制”,把拉萨市民喜欢看的曲艺、魔术、小品等节目送过来,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希望以后能多多交流、互相学习。
5月10日,宝鸡市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暨国家文艺院团走基层“体彩之夜”文艺晚会的开幕,使得宝鸡成为全国率先开展国家艺术院团(馆)志愿服务走基层系列活动的城市之一。宝鸡市文广新局积极与东方演艺集团协商洽谈,迅速达成共识。随后,宝鸡市积极落实资金、场地等有关事宜,确保演出顺利开展,从而为当地百姓献上了一场高规格、高质量的视听盛宴。
6月25日,“秦声飞扬”陕西省秦腔电视大赛宝鸡赛区复赛在宝鸡炎帝园广场举办。连续6天,每天从早8点到晚8点,来自各县区的600名选手连演12个小时,每天的观众都超过一万人,让西府百姓过足了“戏瘾”。7月7日,宝鸡市艺术剧院儿童剧专场为小朋友们的暑期生活带来一丝清凉。7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应邀来到宝鸡市工人文化宫,以“感悟中国智慧”为题,围绕“恭、宽、信、敏、惠”讲述文化智慧,现场座无虚席。7月12日,少儿英语话剧《白雪公主》为宝鸡市的青少年带来了一个别样的文化之夜。
2012年,宝鸡市启动了“话剧月月演,秦腔周周唱,电影假日放”系列活动。宝鸡市戏曲剧院在每场“秦腔周周唱”活动中向农民工免费发放30张戏票;“话剧月月演”完全实行赠票制度,先后举办了新闻媒体、文化系统、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大学生、少儿等多个专场活动,受到广泛赞誉。截至2013年7月,宝鸡市艺术剧院先后排演了《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赵平同学》、《我爱桃花》、《原野》以及《哈姆雷特》等剧作,广大市民在文化惠民政策带来的文化福利之中走进了剧院,收获了快乐。观众范星在其博客中说:“进到剧场,真没想到有这么多观众,连过道上都坐满了人。演出非常精彩。”
宝鸡市文广新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还积极引导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特色文化活动,迄今为止,陈仓区周末文化广场、凤县羌文化展演等活动因特色鲜明、群众参与广泛,已成为当地深入人心的品牌活动。”据统计,2012年,宝鸡共举办文化惠民公益演出246场,各级文艺团体演出近万场,放映影片2.8万多场,为市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欢乐。
文艺创作方面,精品力作也是层出不穷。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宝鸡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力度,市财政补助150万元,邀请知名艺术家创作编排了大型秦腔历史剧《苏若兰》、复排神话舞剧《萧史弄玉》和大型民俗歌舞剧《西府女》等特色鲜明的精品文艺剧目。其中,《萧史弄玉》囊括陕西省第二届舞蹈“荷花奖”4项大奖,并与《苏若兰》双获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大奖;舞蹈《兰花花》获华北五省舞蹈大赛金奖;儿童音乐剧《成长变奏曲》获全国少儿音乐剧展演最高奖。
在非遗保护及展示方面,目前共有民间社火、凤翔泥塑、凤翔木版年画、西秦刺绣、炎帝祭典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44个省级项目,78个市级项目;胡深、邰瑜、邰立平3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9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0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都是宝鸡的非遗名片。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文联及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首届社火艺术节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俗礼仪表演评奖”活动,于2月22日在宝鸡陇县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2支社火表演队伍尽展风采,参与表演人员超过5000人,观众人数累计超过40万人次。
“以非遗保护为抓手,打造民间传统文化品牌;以姜炎周秦文化为重点,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以文化惠民活动为载体,打造群众性文化品牌;以出精品出人才为关键,打造文艺创作品牌……”这是笔者在宝鸡市文广新局工作规划中读出的文化建设思路。
“对于我们而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切实发挥创建工作的带动作用,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用建设成果回报宝鸡市民。”张辉说。
(本版文字由秦毅、李妮、王建军、尉超伟撰写,图片由宝鸡市文广新局、宝鸡市群众艺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