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副刊>资讯

这个暑假,收获别样的“诗和远方”

时间:2020年08月12日 来源:中国副刊公众号 作者:吉蕾蕾
0

  本文系经济日报推荐

 

  进入7月,全国大中小学陆续迎来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暑假。防汛安置点里的阵阵欢声笑语、线上的多彩课程、居家“走遍”中国“云游”全球……尽管这个特殊的假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但孩子们假期生活的精彩程度并没有受到影响。

  安置点笑语响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暴雨洪水集中频繁发生,湖北、江西、安徽等多地遭受洪涝灾害,不少受灾群众被转移到防汛安置点临时居住。如何让安置点里的中小学生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呢?

  在安徽省枞阳县横埠镇方正小学安置点的“爱心教室”里,每天都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受近期强降雨影响,紧邻安徽省枞阳县横埠镇的白荡湖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横埠镇育才村的130名村民被转移安置到方正小学。校方发现安置居民中有20多名孩子,觉得有必要在安置点内为他们提供一个看书学习的地方,于是布置了“爱心教室”。

  最近天天忙着指导小朋友写暑假作业的方正小学老师操磊说,目前,学校19名教职工每天义务轮流值班,除了指导安置点里的孩子们写暑假作业、阅读书籍,还会带着大家做游戏,组织文艺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积累一些小知识。

  水火无情人有情。许多受灾地区的安置点里都为中小学生设置了丰富的暑期生活。

  “姐姐,下午能早点来吗?”近日,在江西省都昌县周溪镇洪灾集中安置点,刚结束上午的游戏和活动,小学生曹慧颖就向陪她做游戏、讲知识的姐姐发出了请求。

  曹慧颖口中的姐姐名叫曹曼,是在安置点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之一。洪涝灾害发生以来,都昌县文明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县广泛招募志愿者,倡议社会力量参与抗洪救灾。广西大学研究生曹曼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得知消息后,立刻报名参加了安置点的志愿服务。

  “我除了辅导孩子们的功课,多数时间是陪他们做游戏,讲解一些灾害避险、防溺水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曹曼说,汛期正是暑期,把受灾家庭的孩子集中起来,不仅保障了安全,也丰富了暑假生活,让他们度过一个开心的假期。

  “云学习”趣味多

  今年受疫情影响,线上学习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新常态。

  从7月11日北京中小学生开启“暑假模式”,7岁的苏童就一直没闲着。上午在线作文课、下午英语在线夏令营、晚上绘画课……苏童的妈妈告诉记者,以前暑假都会给孩子报名各种线下培训夏令营,但今年情况特殊,孩子这个学期都在家上网课,对这种授课方式也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的习以为常,“现在孩子已经喜欢上网课了,因为每天都能在线上见到好多小朋友。”

  为了引导孩子们欢度暑假、收获新知,一些地方社区还创新开展了“暑假云托管”服务。“老师,早上好!”家住湖北省武汉市蔡甸经济开发区龙王庙社区的学生丁玄胤打开青少年暑假社区云托管平台,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由于父母是双职工,平时都要上班,今年10岁的丁玄胤常常一个人在家,暑假社区云托管让他有了与小伙伴一起线上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很喜欢这些线上课程和活动,在‘空中升旗仪式’中重温入队誓词,在‘战疫有我’课上了解疫情防控小常识,在‘成语故事’课上学到了成语背后的故事……”每天晚上,丁玄胤都会和父母分享一天的学习感悟与收获。

  据了解,今年武汉市青少年暑假社区云托管项目共设立了154个市级云托管活动室,为全市1万多名青少年提供云托管公益服务。

  特殊的暑假,不仅上课方式与往常不同,作业也特殊。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全国多地暑假作业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老师也鼓励同学们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形式,开展一些趣味性实践活动。

  家住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花园的罗夕告诉记者,即将升入初二的儿子每天的学习安排中都有“云科学”活动,“今天在厨房里可能完成的是物理作业——利用饮用水和食用油,认识物质密度;明天可能在小区里研究地理作业——观察记录日出日落时间,感受昼夜长短的变化,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忙得不亦乐乎。”

  暑期是孩子们吸取课外知识的最佳时间,线上学习交流弥补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很多不足,但对于孩子们来说,线下的拓展提高、体育锻炼也不可少。北京市教委明确要求,暑假要坚持安全第一,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把防疫指导作为学生暑假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各校要科学合理地布置暑假作业,既关注线上教育成果梳理,又关注向课外迁移,不得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每天至少完成一小时体育锻炼,科学安排暑假生活,满足全面发展的需求。

  不出门亦“远游”

  每年暑假,亲子出游是众多家庭必备的日程安排。然而,今年受疫情影响,暑期出游受到了很大限制。如何让孩子们不行万里路,也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北京有一条古老而神秘的城市轴线。它贯穿南北,形成了北京两翼对称、庄严肃穆的城市格局。”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的地下一层展厅中,一场为青少年量身定制、展教一体的互动体验式展览——“探秘北京中轴线”正在举办,吸引了很多家长、小朋友驻足观看。

  一大早带孩子从北京市回龙观驱车赶来看展的刘家正告诉记者,他为了带孩子来看展,早早地就在网上预约了门票,“以前一到暑假就带孩子到处玩,今年假期特殊,要减少外出旅游,就决定好好了解一下北京历史文化,在这里不仅能让小孩掌握不少历史知识,大人也能跟着更深刻地了解北京,比如前门‘大栅栏’名字怎么来的?永定门为什么建了200多年?”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手工魅力,浙江嘉兴博物馆开展了以“嘉博美术课”“用3D打开文物”“嘉博塑陶”等为主题的公益培训活动。在“嘉博美术课”上,学生可以体验橡皮章刻制、水墨画、沙瓶画、衍纸制作、西瓜灯制作,每个课程都独立且趣味十足。

  各地博物馆、美术馆还纷纷建立了线上服务阵地,利用动漫、VR、AR等新形式、新技术,开展在线展厅、在线博物馆、数字文物等“云游”博物馆服务,方便孩子们不出家门也能在线学习。

  眼下,随着跨省(区、市)团队旅游的逐渐恢复,不少居民正在计划出游。不过,风险降低不等于风险消除,跨省团队游放开了,公众的防控意识不能“解禁”。特别是带孩子出游时,更应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做好做足个人防护,讲文明讲卫生。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