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摆脱份额化交易谋求新定位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规定,除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或国务院批准的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交易场所均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这一《决定》的出台,让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且大多采用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的文交所着实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文交所将面临重新定位。中国经济网(微博)记者采访了几家文交所的当事人,各地的文交所反应均不一样。
汉唐艺术品交易中心:暂停交易积极整顿
对于本次整顿,汉唐艺术品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汉唐”)执行董事郑惠文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这次整顿对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来说,少了一些炒作,多了一份理性。汉唐对所有交易品种做了停牌处理,及时调整相关业务,以确保在这次调整的框架内经营。郑惠文透露,汉唐以后在业务上会更加多元化,将会涉及到版权、艺术品私募基金等。
天津文交所:先行先试业务正常
作为天津文交所的股东之一,雷原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国务院的本次整顿文件主要是希望各地方政府防范金融风险,天津文交所也在积极学习该文件,在以后的业务上会根据决定积极调整。雷原透露,天津文交所作为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的一部分,是金融对接文化的先行先试单位,目前艺术品份额化的业务还在正常进行。
内蒙古文交所、陕西文交所、南方文交所:重心不在份额化影响不大
内蒙古文交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虽然内蒙古文交所在交易模式上提到过份额化的模式,但在实际经营中一直没有涉及,也没有发行过相关的资产包,受这次整顿的影响不大。内蒙古文交所相关负责人还透露,内蒙古文交所主要致力于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该负责人认为,面对我国文交所发展现状,有效地监管是必要的,但政策要适应市场,我国的文化产业亟需建立一个公平、公开、透明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
陕西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负责人王媛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陕西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着力于构建书画艺术品的产业链,关于这次清理整顿涉及到证券、期货属性的交易模式,目前还有没有相关的产品上市,不会对整体的业务造成影响。
南方文交所总经理张志兵告诉本网记者,南方文交所的经营业务一直比较规范,不会受到这次清理整顿的影响。
艺术品份额化道路任重道远
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重点课题首席专家雷原认为,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必须要有资本的对接,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实现大众化,艺术品份额化是实现文化对接资本、大众参与的有效途径。本次《决定》中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并没有否定艺术品份额化的交易模式。
记者此前采访过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梅建平表示文化资产的金融化是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中份额化是必由之路。
文交所需重新定位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此次清理的界限是“不能做涉及证券、期货属性的交易”,文交所的业务模式要进一步探索,进一步转型,需重新定位。
文交所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其初衷是实现文化与金融的对接,突破文化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但文交所一旦成立,它就成为了一个公共的平台,这个平台就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就是方便、效率、安全。
文交所最为核心的是其实现文化艺术资源与资本对接的平台,不仅仅是份额化交易的平台,平台的公共性、公信力及社会化监督与保障等板块,应尽快落实并做好。重点是做好社会化的登记功能及见证交易功能的发挥。
事实上,当下很多关于艺术品市场的诸多问题,更多地是缘于艺术品特性的不同认知。艺术品既是一种特殊的市场资源,更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存在,因此对艺术品的认知必须从多维、多层次、多视角上去认识,从价值构成的角度上来看,它至少应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市场价值及物理价值等几个方面予以阐释。
文交所的核心业务模式是服务+交易安全的支撑与保证,在创新中发展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在此基础上,以平台化服务与交易为核心,不断对接银、证、保、信四大金融门类,对接产权要素交易市场与拍卖市场,不断推进文化艺术品实拍交易、产权交易及虚拟交易市场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中国艺术品投资活动活跃而又健康地发展。最终,将文交所打造成为一个新型的交易模式,即在专业化、职业化服务为基础之上的多层次、多模式的艺术品投资与交易的平台。这是文交所走出单一化模式进行转型的关键。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