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音乐>资讯

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谈歌舞剧如何走近百姓

时间:2013年03月01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
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人民网记者许心怡摄)

  两会召开在即,人民网文化频道联合文化部推出“两会文化界代表委员”系列访谈,3月1日将推出第一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于3月1日10时30分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就“‘高雅’歌舞剧如何走近百姓”、“中国歌剧舞剧院如何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用什么样的战略去赢得市场”、“如何让中国歌剧重新获得活力”等热点话题与网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文字实录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收看文化部人民网文化频道两会文化界代表委员系列访谈的第一期。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院长林文增,欢迎您做客人民网。[10:35]
  • [林文增]:广大人民网的网友们,你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10:36]
  • [主持人]:我们知道林院长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也是今年第十二届政协委员。首先您跟我们聊一聊今年在两会上提案是关注哪方面的?[10:37]
  • [林文增]:今年我的提案准备更加关注国家对文化投入的比例,因为我们一直觉得国家财政对文化的投入比其他项目偏低得多,悬殊比较大,这方面我们想呼吁国家加大文化投入的比例要提高,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国民素质和城市文化建设、基础设施都是比较缺乏的,和其他国家相比比较落后。有的是几十万人的小区,没有什么很好的文化设施,比较简陋,对于整个国民素质、和谐社会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希望国家在这方面更加重视一点。[10:38]
  • [主持人]:更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在老百姓看来,歌剧舞剧在中国舞台上似乎发展不是太好,说歌剧是“大演大赔,小演小赔”,您作为歌剧舞剧院院长,是否赞同这种说法?[10:40]
  • [林文增]:不演不赔。[10:40]
  • [主持人]:中国拥有一个文化发展、文化创作很宽松的社会环境,您认为,剧团要活下去,活得好,现在主要要靠什么?[10:42]
  • [林文增]:中国歌剧舞剧院在这方面还是走得比较好的,在文化部的几个中央文艺团体里面,自给的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演职人员、老百姓都很满意,主要靠“三贴近”、接地气。就是一定要关注现在老百姓和群众的需求,生产的产品就是我们舞台上的剧目、文艺作品,一定要根据老百姓的需求去打造,所谓的接地气,耳熟能详,非常能够让老百姓接受,而不是去了剧场以后他觉得看不懂,很郁闷,又不好意思说看不懂。渐渐地老百姓就远离了剧场了,看到剧场的节目就会躲避,所以要把观众吸引到剧场中要靠我们自己,不能怪观众。如果观众看不懂,说明我们自身有问题。[10:42]
  • [主持人]:歌剧舞剧相对来说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比较多,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您能不能再谈一下歌剧舞剧院是如何做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的?用什么样的战略能够赢得市场?[10:43]
  • [林文增]:我们对于演员人才不拘一格,不论资排辈,时间长了就是老资格的,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没有,年轻的、只要业务好的进来,没有什么年限的限制,不排队,只要好的就放在前面,凭能力,所以淘汰很快,我们这个机制是非常先进的,而且跟国际是接轨的。[10:43]
  • [主持人]:这样老一辈的演艺人员会不会压力很大?[10:43]
  • [林文增]:竞争很激烈,摆老资格,靠年限资历在这里是没有说服力的。[10:44]
  • [主持人]:也敦促老一辈的人努力学习、进一步深造自己。[10:44]
  • [林文增]:对。[10:45]
  • [主持人]:这也是一个方向,前几年比较火的《猫》,我昨天刚看过《悲惨的世界》,是音乐剧的一个电影,中国还没有这种太有代表性的作品。歌剧这种艺术形式被贴上了高雅的标签,商家一提到歌剧就要抬高价格,然后把格局包装成只有富人才能够享受的一种艺术。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10:46]
  • [林文增]:这样的现象其实是不应该的,不对的,应该加以改变的。我观察到《猫》、《狮子王》等等这样的歌剧、音乐剧在中国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包括《悲惨世界》,我相信接受它的观众远远不如好莱坞那些娱乐片那么多,群体不会那么广泛,可能有些观众会看不懂,因为他全都是歌剧的唱。总体来讲,还是根源上的问题,媒体导向,国民素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都是要结合起来的,不是简单光看一个歌剧,看一个作品,看观众接受度和广泛度,我觉得是全方位的,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10:46]
  • [主持人]:说到文化根基不同,所以对于西方来的艺术在接受和认知上会有一定差异。本土自身的作品在上个世纪革命年代大家耳熟能详的有《红梅赞》、《白毛女》、《江姐》,大家都很了解,近几年相对来说这样普遍为大家所关注的本土作品越来越少,我了解的是《红河谷》、《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些网友是知道的,对这样的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的?[10:47]
  • [林文增]:我觉得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创作的编导、编剧、文艺工作者的思路,就是我们如何定位,我们自己把自己端起来了,自己把自己搞成小众艺术,还是要“三贴近”,就像毛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讲:文艺是为广大公众群体服务的,所以要想大众,为老百姓所想,产品出来定位就会准确。以前的《白毛女》、《在那遥远的地方》、《江姐》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随着改革开放,外来的媒体和产品、电影、影视剧、音乐剧、歌剧不断涌现进来,因为我们原来比较封闭,开放之后就比较丰富了,这样观众的选择度就大了,不光是原来的几个戏,最早是八个样板戏,选择度大了之后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原来是就这几个戏,不看也得看,打开就那几个频道,现在太繁荣了,所以难度就加大了。[10:47]
  • [林文增]:这几方面的原因加在一起,所以我们现在创作出来能够流传开来的难度更大,主要是创作人员的问题,思路怎么定位,目前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接地气比较好,市场比较欢迎,而且订单非常好,一年都演不过来,效益也好,大家的工资都提高了,这样就良性运转了。实践证明,“三贴近”、接地气的定位是对的。[10:47]
  • [主持人]:剧院有没有好的措施或者方式来鼓励创作人员产生更多自己本土的原创作品?[10:49]
  • [林文增]:我们有很好的奖励制度,产品出来以后如果演出多少场以后,有一个反馈,越演得好,越受欢迎,越会得到反馈和奖励,而且奖励幅度很大,非常有积极性,这个奖励高得一般的人会很羡慕。[10:48]
  • [主持人]:这也是一种文化的荣耀。我们知道林院长除了是歌剧舞剧院的院长,其实本身林院长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国家一级演奏员、是著名的笛子演奏大师,您的演奏曾经在美国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从一名演奏家到一名管理者,这样的转变您在心态上有什么样的变化?[10:48]
  • [林文增]:我觉得很有帮助,原来我曾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是佼佼者,发展到宝塔尖,我曾经的美国演出的时候,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首席都到后台找我,说没想到中国演奏的水平那么好,他想象没有那么好,问我们的教材是哪里的。后来我知道他们很佩服我,他们说像你这样的水平在美国会轰动的,当时我个人业务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我现在搞管理,同样是相通的,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不管是民乐、交响乐、舞蹈,都是相通的,所以对我管理上帮助很大,因为我属于专家治理,演职人员也很佩服我,因为都说在点子上,就像老中医一样,一搭脉就知道毛病在什么地方,大家都很佩服我,这样就形成了凝聚力。如果你是外行领导的话可能会很麻烦,说出来牛头不对马嘴。[10:49]
  • [主持人]:首先了解这个行业才能对症下药。[10:49]
  • [林文增]:得心应手。[10:49]
  • [主持人]:近几年歌剧舞剧院有很多作品,订单都接不过来,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评价,您觉得怎么能够更加一把劲让中国的老百姓能够爱上西方来的艺术呢?[10:49]
  • [林文增]:想进一步加大老百姓对歌剧和舞剧的接受和欢迎程度,需要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创作人员、演员、舞台工作更加想办法要出来,突破瓶颈口,能够出来一下让老百姓轰动的,现在鸟叔老百姓接受比较广泛,我们也在寻找突破口,我们朝思暮想,天天在想。二是国民素质,国家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现在他们接受的就是很简单的,其他的歌剧对他们很遥远,从小就没有这种概念,有点像甲骨文。所以几方面需要结合。[10:50]
  • [主持人]:所以您也在今年两会上准备提这样的议案。[10:50]
  • [林文增]:国家要重视,国家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有国家队,都是合力的,不是靠几个人就可以的,是靠一个团队的。[10:50]
  • [主持人]:最后请您透露一下歌剧舞剧院在2013年会有哪些新的作品和动向?[10:51]
  • [林文增]:我们2013年想重点放在歌剧和舞剧上,歌剧想搞一个《苏武牧羊》,还要搞一个民族的歌剧,叫《鸿雁》,蒙古的。还[10:52]
  • [主持人]:要做全国的巡回演出吗?[10:52]
  • [林文增]:对,国家给文艺单位定的指标是差额性拨款,相当一部分需要靠我们自己到市场上盈利。所以是两条腿走路。[10:52]
  • [主持人]:林院长介绍了这么多好的作品,在全国进行演出,相信2013年大家可以大饱眼福、大饱耳福,期待网友们多支持咱们国[10:52]
  • [林文增]:谢谢。[10:53]
  • [主持人]:谢谢各位的关注。[10:53]
  • (编辑:单轩)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