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音乐>热点推荐

一首民族交响曲 一阕浙江大史诗

时间:2024年05月2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刘慧

《水阔山海间》:

一首民族交响曲 一阕浙江大史诗


  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演出现场

  文化如雨,音乐如水,串起人类精神记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5月24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在浙江音乐厅奏响。该交响曲是浙演·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携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倾力打造的扛鼎之作。2023年5月于杭州首演,同年9月亮相国家大剧院,为首都人民带来了一场富有江南诗性与浪漫的聆听盛宴。

  一滴水汇成一个音符,一个音符聚成一条流动的浙江,一条充满暗喻和启示的浙江。在指挥陈瑱璇的节拍中,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奏出了人文至上的情怀、民间民俗的烟火、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一滴水,就是一个信念。那或长或短的音符砰然激起的“钱江大潮”汇聚在一起,深深地扎入了中国民族乐坛的文化土壤中。

  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由王丹红历时三载到浙江实地采风潜心创作而成。“我在水之源,我在山之巅,我在海之上”王丹红心上和笔下流淌的音律,正是历史与当代跨越时空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浙江,一个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的独特景观;浙江,一种历史与当代跨越时空的资源集合。越地长歌,之江演变。当奔流东去的钱塘江进入古越人称为“后海”的杭州湾时,飘逸地划过一个写意的“之”形弯道,为这片土地留下一个名字——浙江。或许,这正给了王丹红创作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的理由——历史、自然、诗性互相交织;时代、人文、艺术共通共融,在一次次感动和喟叹中酝酿了创作的激情。

  音韵,弥漫历史的维度;音律,萦回时代的向度。整部作品由序曲《一苇杭之》、第一乐章《水至》、第二乐章《山望》、第三乐章《闹花台》、第四乐章《缘会》和终曲《水阔山海间》组成。

  在序曲《一苇杭之》的韵律中,远古遗落之江大地的第一滴水自记忆深处缓缓而至。第一乐章《水至》弹拨乐跳动的音符让观众们仿佛望见,那群隐于山中、陶醉在“浙东唐诗之路”唐代大诗人们,写尽沿途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村野牧歌,一路载酒扬帆,一路击节高歌。第二乐章《山望》则带领观众领略不同的人文风光,当古琴余音掠过《山望》的风景,观众们好似看见了山中高洁的梅花在静与动中悄悄地绽放她的芬芳,抒情地吟诵着浙江山海的万般风物人情。在第三乐章《闹花台》里,你我笑看人间喜剧。松风吹拂的山下,一派人间烟火正从茶道、戏曲、庙会中慢慢溢满生活,人间烟火也正从充盈着民情风俗的音符中荡漾开来。第四乐章《缘会》在浙江的水阔山海间,有大自在,也有小悲欢——当古老的爱情传说被重新演绎,便赋予了浙江人文情怀和文化特质。古筝深情优美地抒发着幽思,梦境般恍如隔世。变奏曲《梁祝》中那只飘逸的蝴蝶成为重要的爱情意象,王丹红是在用越剧的语汇,重新诠释这份刻入越人记忆中的唯美与浪漫。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与作曲家一起,把传统的、现代的元素交织开来,让观众们在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中看见了一个更具“开放性、包容性、永恒性”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之大美。

  从序曲《一苇杭之》转至第一乐章《水至》的深沉,到终曲《水阔山海间》的激荡人心,当这滴水流过了浙江大地,将会变成怎样的模样?这种思索,是作曲家的自觉,更是浙江人民的一份责任:大禹治水,留下了不朽的精神;唐代的它山堰,留下了变水患为水利的佳话;白居易、苏东坡疏浚西湖,留下了一份世界遗产:浙江的8大水系和8万条河流……于是,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拥有了独家风范:意随远古、沉潜民间、化合当代的结晶,融水的遒媚典雅、山的奇崛豪迈、海的狂放率真于一乐。既有“水阔山海间”的壮丽,又有“樱桃带雨红”的秀美,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审美意趣。在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和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演奏的乐音中,捡拾遗落在钱江两岸的水珠,留下对水阔山海的欣喜和期待——让浙江山海再现昨日的梦幻今日的荣光。

  整场音乐会也受到业界人士的好评。在随后举行的作品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肯定:这部作品对于主题性创作有着深刻的思考。一部叫作《水阔山海间》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跨越地域的文化标志: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高度。浙江民族乐团呈现的这部民族交响曲不仅体现出江南特色和乐团的演奏水平,还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美感和人文关怀,是近几年中国乐坛难得听到的优秀之作。

(编辑:陈佳丽)
会员服务